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试验研究了北方地区黑白花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最佳冻存方法。采用内蒙古地区健康黑白花奶牛的新鲜乳腺组织,将组织进行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经5代纯化后将密度调整为1×106个/mL。采用6种处理方法进行冻存,各设3个重复。液氮冻存1个月后,分别将6种不同方法冻存的细胞复苏后测定细胞活性,包括冻存死亡率、贴壁细胞占活细胞的比率、凋亡率等,同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处理1组与2、3、5组间冻存死亡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1、4、6组间冻存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2、6组间冻存死亡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4组的贴壁率高于处理2、5、6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处理1、4组细胞较其他组生长状态良好。因此,处理4可作为黑白花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最佳冻存方法。  相似文献   
62.
酵母菌紫外诱变时洗涤液与离心转速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酵母菌在紫外诱变时,由于培养基中的色素及其他物质会影响到紫外线的穿透力,所以不能直接对酵母菌的液体培养物进行诱变,必须对酵母菌的液体培养物进行离心洗涤。该试验对洗涤过程中常用的洗涤液、离心时采取的转速和时间进行了筛选,为酵母菌的紫外诱变做了部分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63.
<正> 青草搐搦(Grass tetany)病是反刍动物突然发生因血镁指标明显下降,引起兴奋、痉挛等神经症状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在大群放牧中,发病率可能只占0,5%~2.0%,但死亡率可超过70%。笔者在某旗新引进澳系荷斯坦育成奶牛群中,发现本病12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1 发病情况 2003年11月16日,内蒙古锡盟正兰旗引进澳系荷斯坦10~12月龄育成母牛2500头,随后分放到各奶牛养殖小区奶户饲养。  相似文献   
64.
65.
66.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能氮限饲与补偿对蒙古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增殖和增肥及生长激素受体(GHR)、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蒙古羔羊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蛋白质限饲组(PR组)、能量限饲组(ER组)、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组(BR组),限饲期(60 d)内各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CP)为15.08%、9.24%、15.01%和6.27%,对应代谢能(ME)为10.61、10.49、8.36和8.10 M J/kg的饲粮。之后的90 d补偿期,各组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CP为12.48%、M E为9.77 M J/kg)的饲粮。分别于限饲期和补偿期结束时屠宰,采集肝脏组织,称重,测定肝脏DNA含量、肝细胞DNA和蛋白质浓度,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限饲60 d后,ER组(P<0.05)、BR组(P<0.01)羔羊肝脏重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R组、ER组和BR组肝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肝细胞体积变化不大;各限饲组羔羊肝脏IGF-Ⅰ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组(P<0.01)、ER组(P<0.01)和BR组(P<0.05)羔羊肝脏IG F-Ⅱ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补偿90 d后,各限饲组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数量、肝细胞体积以及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3月龄开始限饲的蒙古羔羊,限饲能量对肝脏生长发育的抑制强于比限饲蛋白质,而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单独限饲能量或蛋白质羔羊肝脏中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的下降幅度大于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经过饲粮能氮补偿,限饲影响的指标均恢复到与未限饲相同水平。  相似文献   
67.
试验旨在探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最佳的冻存液以改善乳腺上皮细胞的冻存质量。BMECs传至第5代后分别加入以下10种不同配方的冻存液。A组:85%DMEM+10%胎牛血清+5%DMSO;B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DMSO;C组:75%DMEM+10%胎牛血清+15%DMSO;D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DMSO;E组:85%DMEM+5%胎牛血清+10%DMSO;F组:75%DMEM+15%胎牛血清+10%DMSO;G组:70%DMEM+20%胎牛血清+10%DMSO;H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甘油;I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甘油;J组:60%DMEM+10%胎牛血清+30%甘油,冻存前统一调整细胞密度到1×106个/mL冻存。分别对复苏后的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算存活率和PI/Hoechst33258双染计算凋亡率。结果表明,BMECs经不同冻存剂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力、形态学及凋亡率表现有所不同,其中B组和G组的活力和24h贴壁率较其他组高,二者的凋亡率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代后B组细胞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68.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某规模化种猪场 ,从1 996年建场到 1 998年 1 0月 ,全场共存栏 5 0 0 0~60 0 0头猪 ,养猪生产一直处于正常、健康、高速、稳定发展状态。从 1 998年 1 1月 1 0日后 ,由于饲喂含菌量过高 ( 9亿 /克 )的鱼粉 ,造成多种病原的侵袭 ,致使 1 999年度全场各类猪死亡率比 1 998年 1~ 1 0月份高出 33 7% ,即 1 999年多死亡生猪3370头 (按全年出生 1 0 0 0 0头计 )。经采取综合防治和净化措施 ,哺乳仔猪和中、大猪的死亡率逐渐下降到正常死亡水平。但保育舍小猪死亡率仍比正常 ( 5 % )高出 1 5 5 %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2 0 0…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奶牛热持续升温。奶牛养殖已成为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发展中新的亮点,同时也为农牧民增加收入找到了新的途径。养殖户往往把优质饲草、精料首先满足产奶牛的需要,而疏忽了对犊牛的饲养与管理。随着奶牛业不断发展,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已越来越被养牛者重视。国内外在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奶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是通过参加“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牧交错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通过实践并在参考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犊牛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70.
<正>内蒙古锡盟正兰旗为加快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于2003年6月从澳大利亚引进头胎妊娠母牛600头,分放到各养殖小区饲养户,采用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管理方式。2003年8-10月,共有204头母牛产犊,产犊3个月后一直不发情的占70%以上。到2004年2月上旬,仍有69头母牛没有发情。为此,笔者与当地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久不发情的母牛进行了详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