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谷氨酰胺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氧化应激人结肠癌HT-29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阐明谷氨酰胺的抗氧化效果和作用机理。HT-29细胞经不同浓度[0(对照组)、0.5、2.0、10.0 mmol/L]谷氨酰胺和0.35 mmol/L H_2O_2分别处理12、24、32 h后,测定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谷氨酰胺对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对HT-29细胞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处理24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32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处理12 h后,各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0.5 mmol/L Gln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0.5与2.0 mmol/L Gln组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0.5、2.0和10.0 mmol/L Gln组Caspase-3、NF-κB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2.0 mmol/L Gln组细胞表面诱导凋亡分子(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mmol/L Gln组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3)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5.32%~11.97%,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6.75%~12.66%。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1.39%~7.63%,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3.40%~4.57%。由此可见,谷氨酰胺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H_2O_2诱导的HT-2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比较肥胖型的金华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肠道古菌结构的差异,分析菌群移植小鼠肠道古菌结构。采集金华猪和长白猪的新鲜粪便,通过灌胃移植到经广谱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肠道中,提取2种猪粪便及其移植小鼠的盲肠内容物总基因组DNA,使用古菌通用引物对古菌16S rRNA的V4区进行PCR扩增,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及其移植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的古菌主要包含3个门,分别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其中金华猪粪便中广古菌门的丰度高于长白猪;在属水平上主要包含4个已知属,优势属为餐古菌属(Cenarchaeum)。二者移植小鼠的盲肠内容物古菌结构,在门水平上,移植小鼠的奇古菌门比例占70%以上;奇古菌门的古菌几乎全部来源于餐古菌属;在门和属的水平上,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移植小鼠的盲肠古菌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但基于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出很好的组内聚集。由此可见,奇古菌门的餐古菌属是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和其移植小鼠盲肠中的优势古菌;金华猪粪便中广古菌门的丰度高于长白猪粪便,且二者移植小鼠盲肠内容物之间古菌结构在OTU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浙江省生菜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于2019年8—11月随机从基地和市场环节抽取共75份散叶、结球生菜样品,根据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分析生菜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75份样品中检出14份食源性致病菌,总污染率为18.7%,其中大肠杆菌污染率为8%,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率为6.7%,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为4%。基地环节样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高于市场环节,采前种植环节的微生物污染值得关注。2019年的浙江省生菜致病菌污染对产品质量和公共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加强基地的卫生监管和规范相关操作,保障生菜产品质量,降低人群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笼养和散养对仙居鸡蛋品质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笼养和散养两种养殖方式下仙居鸡蛋品质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在仙居地区选取笼养和散养两种方式的仙居鸡所产鸡蛋作为样本,分析鸡蛋的物理品质以及全蛋、蛋白、蛋黄的理化成分、维生素指标和矿物质指标。结果表明:笼养仙居鸡鸡蛋物理品质和主要营养成分均优于散养仙居鸡鸡蛋;消费者偏好的蛋黄颜色、蛋黄重、蛋黄比率指标,散养仙居鸡鸡蛋更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早期断奶对仔猪机体糖代谢的影响。选择4窝18日龄健康仔猪,从每窝中各选4头共计16头仔猪,称重后其中4头直接屠宰用于取样(血液、肝脏、背最长肌),另外12头进行断奶处理(断奶组);每窝剩余仔猪由母猪继续哺乳(哺乳组)。在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从断奶组和哺乳组各取4头仔猪测定平均日增重、血清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肝脏和背最长肌中糖原含量以及肝脏中丙酮酸激酶活性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哺乳组仔猪相比,在早期断奶阶段(断奶后1~7 d),断奶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下降(P0.05);在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断奶组仔猪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分别降低了8.33%(P0.05)、17.81%(P0.05)和20.99%(P0.05),血清中乳酸含量分别上升了16.83%(P0.05)、22.75%(P0.05)和12.06%(P0.05),肝糖原含量分别降低了24.94%(P0.05)、48.99%(P0.05)和36.51%(P0.05),肌糖原含量分别降低了44.49%(P0.05)、39.68%(P0.05)和25.52%(P0.05);断奶组仔猪肝脏糖酵解关键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断奶后第3天和第7天均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糖异生相关酶线粒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断奶后第1天)、胞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和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断奶后第1天和第3天)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早期断奶使得仔猪断奶后前期阶段血清葡萄糖含量、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降低,肝脏的糖异生作用被激活而糖酵解作用被抑制以维持体内的糖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后对幼龄番鸭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平均体重(47.3±3.9)g的番鸭160只,随机分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8个重复。丁酸梭菌组灌服1 mL丁酸梭菌菌液(≥2×109CFU/mL),对照组灌服1mL生理盐水,连续灌服3d。分别于第7、10和14日龄采集回肠及盲肠组织,用于肠道形态及Claudin1、Claudin2、ZO-1和ZO-2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番鸭体重在第7和10日龄呈升高的趋势(P>0.05);第7和10日龄丁酸梭菌组番鸭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显著增加,而第7日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第7日龄丁酸梭菌组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11%、Claudin2上调111%、ZO-1上调132%、ZO-2上调143%;第10日龄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11%、Claudin2上调243%、ZO-2上调108%;而盲肠的紧密连接蛋在第7日龄丁酸梭菌组Claudin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调65%;第10和14日龄Claudin2分别上调46%和131%。在本试验条件下,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龄番鸭的体重,有效改善番鸭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提高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62只日龄为(25±1)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trl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500 mg/kg(CB500组)和2000 mg/kg(CB2000组)的丁酸梭菌,试验周期为30 d。试验完成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对盲肠菌群结构、产丁酸的功能基因丁酸激酶和丁酰-CoA:乙酰-Co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借助于气相色谱法对仔猪体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在门水平,仔猪盲肠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比Ctrl组而言,CB2000组的变形菌门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1.93%和6.62%(P <0.05)。在属水平,相比Ctrl组而言,试验组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库特氏菌属(Kurthia)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通过丁酸梭菌(CB)、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探讨CB对ETEC产黏附基因、产肠毒素基因以及ETEC刺激IPEC-J2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设5组,分别为对照组、ETEC组、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ETEC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的ETEC,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 ETEC的同时分别加入1×106、1×107和1×108CFU/mL CB,对照组IPEC-J2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ETEC和CB,37℃培养2 h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及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IL-8与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B可有效抑制ETEC诱导的IPEC-J2细胞损伤脱落。与ETEC组对比,不同浓度CB干预后显著抑制了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的表达(P0.05),且CB浓度为1×108CFU/mL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ETEC组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不同浓度CB干预后,IPEC-J2细胞中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ETEC组显著降低(P0.05),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较ETEC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CB浓度为1×108CFU/mL时对IL-1β、IL-6和IL-8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1×107CFU/mL时对IL-2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以上结果表明,CB可降低ETEC黏附基因和产肠毒素基因表达,抑制ETEC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ETEC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规模化猪场发展越来越快,猪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粪污排放的过度集中,其排泄量大大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此无公害化粪污处理是实现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就国内规模化猪场的粪污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模式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清粪模式对保育猪生产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刚转入保育舍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水泡粪模式和人工清粪模式对保育猪生产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两种清粪模式的优劣性,为设计出高效、低廉且有益于猪舍内环境控制的清粪模式提供依据。试验选取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648头,随机分为水泡粪组和人工清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栏,每栏18头,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人工清粪组相比,水泡粪组保育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6.67%(P<0.05),料重比上升6.51%(P<0.05),腹泻率提高75.5%(P<0.05);舍内平均温度降低1.31℃(P<0.05),而平均相对湿度升高15.48%(P<0.05);与猪腹部同高和离地面1.7 m测得的平均氨气浓度分别升高9.97%(P<0.05)和7.54%(P<0.05),7∶30平均即时氨气浓度升高9.98%(P<0.05)。上述结果表明,人工清粪模式猪舍内环境指标明显优于水泡粪模式,因而更有利于保育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