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湖羊是世界上稀有的绵羊地方品种,以多胎、早熟、早期生长发育快、宜舍饲等优良性能而著名。为系统了解湖羊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开发利用湖羊这一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本研究以3,6,12和24月龄湖羊公羊为对象,每个时间点随机选择6只,共24只,测定其体重、组织器官及消化道各个部分重量、肠道长度及肉品质相关参数。结果表明,3~6月龄湖羊生长速率最快,6月龄之后逐渐降低;3~6月龄之间心、肝、脾、肺、肾、头蹄和皮的增长强度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增长,除头、蹄、皮外,其他内脏器官的生长强度逐渐降低,12月龄之后趋于稳定;头、蹄、皮的生长在6月龄之后趋于稳定,仍然保持较高的生长强度;瘤胃的生长强度始终大于体重生长强度,小肠的生长始终小于体重,而除直肠外,大肠的生长强度与体重相近。6月龄湖羊公羔与12月龄相比屠宰率、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而6月龄湖羊公羔背膘厚极显著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肉色逐渐变暗。综合以上各项指标认为,本试验条件下,6月龄为肥羔生产最佳屠宰日龄。  相似文献   
12.
在牧草量适中或在牧草丰富的草地放牧,绵羊可依其嗜好随意选择采食,其食物营养和干物质消化率均高于草地牧草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各放牧季中绵羊消化道各部位食糜中DM、GE流通量呈递减的趋势,干物质的消化主要在胃区,CP的消化则是以肠为最高,它的消化量占消化道消化总量的比率秋季是77.49%,冬季是53.15%,夏季是74.19%;小肠吸收的蛋白质量秋季是7.35g/kgW0.75,冬季是3.91g/kgW0.75,夏季是13.06g/kgW0.75;消化道中消化吸收的CP量则依次是9.53g/kgW0.75、4.78g/kgW0.75和18.04g/kgW0.75;而瘤胃液中氨氮的含量秋季是25.58mg/100ml,冬季是21.76mg/100ml,夏季是37.63mg/100ml.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荒漠草地牧草氨基酸组成特点与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阿拉善荒漠草地38种优势牧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的组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总含量为2.47%~22.50%;各科牧草氨基酸总含量顺序为:百合科>豆科>蒺藜科>菊科>禾本科>藜科>蔷薇科>柽柳科>蓼科;必需氨基酸含量为0.97%~8.92%,同时满足EAA/NEAA>60%,EAA/TAA>40% 的牧草有23种;各科牧草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比值依次为:蔷薇科>菊科>藜科>豆科>蓼科>禾本科>百合科>柽柳科>蒺藜科;含硫氨基酸含量为0.28%~1.40%,含硫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柽柳科、藜科、蓼科、豆科、蔷薇科、蒺藜科、禾本科、菊科、百合科;内蒙古白绒山羊限制性氨基酸总含量为0.70%~3.22%;38种牧草的EAAI值,对羊肉为0.914~1.010,对山羊绒为0.976~1.250,对山羊毛为0.951~1.219。阿拉善荒漠草地牧草是当地白绒山羊和绵羊优良的饲料来源,对山羊毛和羊绒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链烷技术估测放牧动物牧草采食量与消化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链烷技术的具体应用,分别就链烷作为指示剂的依据、链烷含量的分析及采食量与消化率的计算、指示剂选择等作一综述.重点讨论了用此方法估测放牧动物牧草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因素,以使我国放牧动物研究中用此方法测定的采食量与消化率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我国合成樟脑的生产概况及制订同家标准的必要性,介绍了英、美、苏、日、德、法等六国合成樟脑的现行质量标准(一个工业标准,六个药典标准)。较详细地论述了合成樟脑质量测定方法的试验研究,经过比较、综合,最后提出了我国合成樟脑国家标准各项质量指标(包括测试方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建立常微分方程的方法导出描述科学文献量增长规律的Price模型及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