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1999年8月,我们诊断处理了一起鸭胚在孵化10~18日龄期间高度死亡病例,最后确诊为种鸭混合感染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通过饲料中给药治疗和自制本地株灭能苗接种种鸭群,成功地控制了本病,现将有关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1999年8月,重庆市某地抱房发生鸭胚在孵化过程中死亡率骤增,死亡时间集中在孵化10~18日龄的现象。死亡鸭胚多数变色、恶臭、严重腐败,少部分死亡胚未变色,也无明显臭味。该抱房种蛋来源固定,来自于同一种鸭场,其孵化前和孵化过程中消毒处理同以前一样,其受精蛋孵化率历来较高,达95%左右,却突然下降到40%左右。其母鸭无任何患病的迹象。 2 实验室诊断及结果 2.1 涂片镜检无菌破壳,分离出卵黄,用铂金耳取少许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镜下可见单个、散在的细小菌或短杆菌,呈革兰氏阴性染色,细菌大小为(1~3)μm×(0.4~0.7)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