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应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HI)对四)II省部分地区鸡、鸭、鹅、鸽、鹤鹑等禽类共699羽抽样进行EDS_(16)。血清学调查。结果在鸡、鸭、鹅等禽类均检出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46.47%、51.43%、37.04%。并对不同日龄、不同品种、不同性别和不同年份的禽类血样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2.
为调查山羊嗜血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在重庆地区的感染率并评估危害其感染的因素,本研究将采集于重庆14个区县的共1191份山羊血液样本,分别采用染色镜检和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养殖方式和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率为16.1%,其中丘陵地区感染率(13.7%)低于山区(18.6%),规模化养殖场感染率(14.3%)低于农户散养(17.1%)。危险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山区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率是丘陵地区的1.43倍(OR1.43,95%CI1.05-1.95;χ2=5.13,d.f.=1,p=0.02),并且差异显著;农户散养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率是规模化养殖的1.23倍(OR1.23,95%CI0.88-1.71;χ2=1.51,d.f.=1,p=0.22),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的地理条件与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参考GenBank登录的ChTLRs基因序列设计实时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鸡Toll样受体(ChTLR)mRNA相对转录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ChTLR1、ChTLR2、ChTLR4、ChTLR5和ChTLR15在雏鸡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5种ChTLRs在脾脏、法氏囊、胸腺和各段肠道组织中均有转录。其中,ChTLR1 mRNA在法氏囊、肾脏和盲肠组织中转录水平较高;ChTLR2 mRNA在脾脏、法氏囊和肝脏等组织中转录水平较高,在肾脏、肺脏和皮肤未检测到转录;ChTLR4 mRNA在所检测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较小,在脾脏、十二指肠和胸腺转录水平较高;ChTLR5 mRNA在肾脏、脾脏和空肠中的转录水平较高;ChTLR15 mRNA在法氏囊中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脾脏和盲肠。本研究建立了检测ChTLRs mRNA在不同器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ChTLRs mRNA在雏鸡各器官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较大,可能与雏鸡各器官组织对病原的识别和抵抗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四川部分猪场猪弓形体的感染情况,我们随机采集365份不同日龄猪的血样,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受检的365份血清样本,检出猪弓形体抗体165份,阳性率为45.21%,其中37日龄猪、60-70日龄猪、产仔母猪的阳性率分别为26.08%、26.67%、95.00%.表明猪场不同日龄的猪都有一定程度的弓形体感染.而母猪的感染率最高,养猪场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5.
用乳胶凝集试验(LAT)对两个规模化猪场的后备母猪进行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乙型脑炎(JBEV)和猪伪狂犬病(PrV)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查血清样本67头份,结果检出PPV抗体阳性血清28份,阳性率为41.79%;JBEV抗体阳性血清18份,阳性率为26.87%;PrV抗体阳性血清19份,阳性率为28.63%;但两个规模化猪场的PPV、JBEV和PrV阳性率不一致,甲猪场的PPV、JBEV和PrV的阳性率分别为51.2%、30.2%和39.5%,乙猪场为25.0%、20.83%和8.32%。对3种病毒阳性血清进行抗体滴度测定,其抗体滴度在甲猪场均不高于1:16,乙猪场不高于1:8。  相似文献   
26.
从某一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鸡场的病死鸡的肾、肝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鸡胚连续传代和动物回归实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IBV-RZ株。  相似文献   
27.
找出重庆丰都县某肉牛场肉犊牛呼吸道病的病原,从肉犊牛的鼻分泌物和肺组织共分离到24株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鉴定,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证实该肉牛场肉犊牛呼吸道病是由奇异变形杆菌、产生碱杆菌和普罗威登斯菌混合感染所致;通过药敏试验证实,分离菌对头孢曲松等大部分头孢类药物、呋喃妥因、氨曲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极高.  相似文献   
28.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血液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及人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1]。1928年[2]  相似文献   
29.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ASB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NASBA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BioEdit和BlastN,根据GenBank中猪TGEV的S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扩增TGEV的NASBA检测技术。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反应体系在41℃反应2h即可得到有效扩增。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TGEV进行扩增获得约200bp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CSFV、PRRSV、PCV-2、PPV、PEDV和ST细胞扩增结果均为阴性。NASBA的灵敏度高于普通RT-PCR,与病毒分离方法相当,可检测到5pg的核酸。该方法为TGEV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0.
采用分析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方法,对重庆市牛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危险性因素分析.从10个区县所采集的345份牛血清样本中,共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血清94份,平均阳性率为27.25%(94/345),其中公牛和母牛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9.25%(36/187),36.71%(58/158);1岁以上的成年牛和小于1岁幼年牛弓形虫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1.06%(82/264),14.81%(12/81);无犬猫牛场弓形虫的感染率为23.40%(33/141),有犬猫牛弓形虫的感染率为29.90%(61/204).危险性因素分析显示,成年牛弓形虫感染率是幼年牛的2.59倍(OR=2.59,X~2=8.25,95%CI=1.33~1.5.04,p=0.004),表明重庆地区年龄因素对牛弓形虫病流行有中等程度的关联;母牛弓形虫感染率是公牛感染率的2.43倍(OR=2.43,X~2=13.17,95%CI=1.50~3.96,p=0),表明重庆地区性别因素对牛弓形虫病流行有中等程度的关联;有犬猫牛弓形虫的感染率是无犬猫的1.40倍(OR=1.40,X~2=1.77,95%CI=0.85~2.28,p=0.183),表明重庆地区有无犬猫对牛弓形虫病流行有较弱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