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猪伪狂犬病病毒在几种细胞中增殖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以发热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成年妊娠母猪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急性死亡及3周龄以内的仔猪表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一般幼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因此对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最根本的措施是疫苗接种,而疫苗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抗原浓度。为了制备出浓度高的抗原,我们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在5种细胞中的增殖情况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前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是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已经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猪免疫抑制的病原复杂多变,不同的猪场病因可能完全不同,从而给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多年的研究表明,该病因可能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  相似文献   
63.
鹅呼肠孤病毒GRV1株分离鉴定及其σC基因特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运动障碍的雏鹅肝脏和脾脏分离到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该病毒经琼脂扩试验可与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DuckReovirus,MDRV)的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推测其为呼肠孤病毒,命名为GRV1。参考GenBank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小外壳蛋白(minorcoreprotein)σC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病毒RNA经RT-PCR扩增,产物为810bp,与预期的目的片断大小一致,测序结果表明σC基因在280~1089区间是一个开放性阅读框架,编码269个氨基酸的蛋白,GC含量为49.88%,等电点为6.497,分子量为29.4Ku。核苷酸序列经DNAStar(6.0)软件分析,与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株核苷酸同源率为93.0%,与鸡呼肠孤病毒σC基因同源率仅为21%~25%,同源性分析表明鹅呼肠孤病毒与番鸭呼肠孤病毒可能来自同一祖先,建议将鹅呼肠孤病毒连同番鸭呼肠孤病毒归属为正呼肠孤病毒属第二个亚群中不同于禽和内尔森贝海湾呼肠病毒的独立基因群。由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5.0和MultiCoil软件分析表明,抗原区多位于N末端,没有跨膜区,σC为三股螺旋结构,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鹅体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同时也是第一次在数据库中提供σC的序列。  相似文献   
64.
佐剂能够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在多种疫苗研究中使用佐剂。但在生产过程中,佐剂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限制因素包括安全性,作用机理研究相对落后,免疫途径多样化,佐剂诱导不同的免疫应答类型,效果评价方法不统一,以及自身的物理化学性状的不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5.
四种检测番鸭细小病毒抗原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LPA、V少ELISA四种方法平行检测了9羽人工感染鸭和用LPA、VI及FA三种方法平行检测了28羽野外送检鸭肝、脾及肝和脾混合组织中MPV抗原,结果显示:LPA、FA和ELISA均有很强的特异性;四种方法对人工感染鸭MPV抗原的检出率均在88.9%以上,任何两种方法之间检测结果的条例率均在88.9%以上,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三种方法中两两之间检测野外送检鸭MPV抗原结果的  相似文献   
66.
根据GenBank公布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VIR基因序列(No.KF666563.1),利用Beacon Designer 7.9软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羊传染性脓疱病毒VIR基因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对羊常见病原无特异性扩增;最低检测限为100copies·μL~(-1);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对3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94.9%(37/39)。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于羊传染性脓疱的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7.
番鸭呼肠病毒活疫苗免疫途径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龄雏番鸭经肌肉注射、口服、点眼 和喷雾等途径免疫番鸭呼肠病毒活疫苗, 7d后攻毒。结果表明,肌肉注射免疫组保护 率为100%,口服免疫组保护率为85.7%,点 眼组保护率为0%,喷雾组保护率为0%;血液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肌肉注射免 疫组淋巴细胞活性最高,口服免疫组次之,点 眼组、喷雾组最差。与对照组相比,35d后无 显著差异,与攻毒保护结果类似。番鸭呼肠病 毒活疫苗以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最好,口服免疫 也能提供有效保护,但点眼和喷雾途径不能提 供有效保护;口服免疫有望成为比肌肉免疫更 安全、方便、快捷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68.
胡奇林 《广东饲料》2012,(12):42-44
鹅细小病毒病或称小鹅瘟(GooseParvovirus,GPV),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于1956年由方定一教授首次在江苏扬州发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相继报道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该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也感染雏番鸭,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特征表现为水样腹泻,渗出性肠炎,乃至腊肠样栓塞。  相似文献   
69.
一种新的番鸭疫病(暂名番鸭肝白点病)病原的发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番鸭胚从患有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以肝、脾表现有多量白点,肾肿大、出血为主要病变的疫病(暂称不“番鸭肝白点病”)的雏番鸭肝、脾中分离到5株病毒。番鸭胚经病毒接种后2~5d死亡,胚体枕部、颈部、背部充血、出血,部分胚体肝、脾表面有灰白色小点,直径约0.5cm。病毒经适应后能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传代,产生细胞病变。雏番鸭经人工感染后出现秘自然发病鸭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回收到病毒。经电镜  相似文献   
70.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时血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目的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记载将近百年(Carougean和Prestat,1898),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病率大有上升趋势,经济损失除病牛死亡外,单以奶产量和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