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主要见于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甘肃、四川阿坝等牧区。青海省是棘球蚴病的主要流行区,本文对青海省家畜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问卷调查设计包含牲畜的养殖方式和数量、驱虫、屠宰、内脏处理、牧犬饲养及防治知识知晓等方面的基线调查问卷,分别对牧区县、农区县、半农半牧区县的部分乡镇、村和农牧户进行棘球蚴病基本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青海大部分地区蜱的种类及优势蜱种,运用形态学分类法对采集于青海18县(市)的蜱虫样品进行显微解剖结构观察、鉴定、分类并确定优势蜱种。经鉴定,这些地区的蜱种有青海血蜱、草原革蜱、阿坝革蜱、森林革蜱和长角血蜱,优势蜱种为青海血蜱。  相似文献   
13.
在玉树州所属六县采集牦牛血清571份,经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ELISA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3份,平均阳性率为7.5%,各县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治多、称多、杂多三县的阳性率较高,超过10%,初步证明该病在我省玉树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记录,对近十年来部分家养动物、野生动物和人群中的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显示2011—2015年期间检测了3290份猪血清,阳性率10.54%;2006—2017年间检测2985份牛血清,阳性率5.1%;检测羊血清1518份,阳性率6.78%;人与其他动物弓形虫病血清学共检测血清870份,整体阳性率5.18%;认为我省的人畜间存在弓形虫的感染,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乡镇畜牧兽医站规范化示范创建活动从2013年启动,至今已开展三年,主要以基础设施、专业队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业务档案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为具体切入点,根据地区条件和养殖业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通过示范引导、政策激励、考核验收等手段,强化基层站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能作用。经过四年建设,创建的25个示范点,为全省乡镇畜牧兽医站树立了样板,起到辐射、示范、引领作用,达到对外树立形象、对内提升能力,更好服务群众的目的,在全省动物防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联合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牛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及其表观遗传状态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受精胚胎作为对照组,将部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以及体细胞联合核移植胚胎用5-Aza-CdR+TSA(5-Aza-CdR:20 nmol/L,72 h;TSA:50 nmol/L,12 h)进行处理,统计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率,并对2-细胞、8-细胞和囊胚阶段胚胎进行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检测,研究5-Aza-CdR+TSA处理对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及其表观遗传状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Aza-CdR+TSA单独处理供体细胞和核移植胚胎均可以显著提高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P<0.05);供体细胞和核移植胚胎均用5-Aza-CdR+TSA处理后,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能力进一步提高,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单独处理供体细胞或核移植胚胎组(P<0.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体细胞和核移植胚胎均用5-Aza-CdR+TSA处理,不但显著降低了2-细胞和8-细胞阶段DNA甲基化水平,而且也显著增加了组蛋白乙酰化水平(P<0.05),使核移植胚胎附植前各发育阶段的表观遗传状态更接近于体外受精胚胎。【结论】5-Aza-CdR联合TSA处理供体细胞和核移植胚胎可以更明显地提高克隆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改变核移植胚胎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使它们的表观遗传状态及体外发育率更接近于体外受精胚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青海省羊泰勒虫病的流行与危害、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传播媒介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青海部分地区的牦牛、藏羊棘球蚴包囊进行了可育囊、不育囊、钙化包囊的调查分析结果:188份牦牛棘球蚴包囊中,可育囊18份、不育囊91份、钙化包囊79份,分别占调查样品的9.57%、48.40%和42.02%;105份藏羊棘球蚴包囊中,可育囊52份、不育囊24份、钙化包囊29份,分别占调查样品的49.52%、22.86%和27.62%。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2012年9月,在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市共剖检牦牛19头,发现有6头感染圆形蛔状线虫,感染率为31.98%,感染强度35.53%(675/19);剖检黄牛16头,圆形蛔状线虫感染4头,感染率为25%,感染强度为2.94(47/16).牦牛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高于黄牛. 1 虫体描述 本次在牦牛体内检到的圆形蛔状线虫虫体体表角质层有细的横纹,虫体距头端0.2~0.29 mm处,有颈翼向后延伸,距尾端3.60~6.10 mm处消失;口具有2片三叶状的侧唇,每个侧唇上有3个乳突;咽由16~18个角质的斜螺旋环组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于2011年4月对贵南县森多乡、塔秀乡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3种寄生虫,分属于5纲6目8科8属,其中优势虫种为古柏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