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虾稻田开展早稻、中稻、晚稻不同类型的13个水稻品种随机区组直播试验,结合虾稻连作最大养殖期、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优质米品牌市场开发,比较分析各品种产量、直播生育进程、特征特性,提出了要实现虾稻连作模式效益最大化的优质稻优选品种和不同类型品种直播播期,为虾稻连作模式中应用水稻直播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种子包衣是防治种传、土传病害的重要途径,也是防治烂种、死苗,提高成苗率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南昌市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因花生种传、土传病害,如花生根腐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花生生产的发展。为解决此问题,南昌市农科所与中国农业大学植病系合作,根据南昌花生生产、生态特点,联合研制出20%绿野花生种衣剂,为验证其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2004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23.
对苏玉 (糯 ) 1号、中糯 2号、白糯 2号三个单交种双列杂交配制的 6个双交组合与其亲本单交种进行栽培试验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只要亲本选择得当 ,直接利用当前在生产上应用的鲜食糯玉米单交栽培种配制双交种 ,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均能保持较强优势 ,同时提出了配制鲜食糯玉米双交组合亲本选配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24.
为引进适合南昌地区二晚稻田种植且早熟耐迟播的油菜新品种,引进一批早熟油菜新品种,在不同播期试验条件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1月初前的任何时候种植,沣油827生育期短且产量高,适合南昌地区生产;而C868、丰油730、青杂131和282018生育期与德油早1号相当,但耐迟播且产量略高于德油早1号,可适度推广种植,以增加品种多样性,减少品种单一化带来的生产危害。  相似文献   
25.
“菜·油两用”优质油菜轻简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优质油菜“赣油杂1号”,在稻田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当主茎伸长20~30cm时,摘去主茎12cm左右,每公顷可采摘3750kg左右的菜薹作蔬菜用,然后,油菜正常成熟,每公顷可收油菜籽2868kg,比不摘菜薹的增产7.5%,增加收入5623.5元/hm2,实现了菜、油双丰收。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永浩浸种液对芝麻(Sesamum indicum)生物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其在芝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设9个处理:对照(CK),为使用干种子播种;利用永浩浸种液分别浸种2、4、6、8 h;利用清水分别浸种2、4、6、8h.[结果]与对照相比,浸种液浸种能增加产量,且以浸种液浸种8h为最高.相同浸种时间下,浸种液浸种的处理产量均高于清水浸种的处理.浸种液浸种处理,初花期和盛花期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 =0.788 7**、0.860 8**),初花期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8 8**).[结论]永浩浸种液处理芝麻以8h较好,清水浸种以6h较好.  相似文献   
27.
青海早熟油菜"131"是一个早熟优质高产甘兰型油菜新品种,为摸索其在我地晚稻收割后的最适播种密度,及其适应性,特进行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28.
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玉米中的微量元素平均含量,结果表明玉米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Fe23.65mg/kg、Cu1.71mg/kg、Mn3.42mg/kg、Zn18.65mg/kg,大部分情况下相当于畜禽营养标准中需要量的20%~50%,甚至有些情况已经超过其需要量,因此,玉米中微量元素含量对饲料配方有较大的影响,在制定畜禽饲料配方时应考虑饲料原料特别是玉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9.
早稻省工节本、高产高效轻简栽培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免耕直播、翻耕直播、翻耕抛秧与翻耕移栽比较试验,从产量、生育进程、苗情及成穗率角度分析了4种栽培方式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了3种轻简栽培技术的优缺点、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0.
以紫肉甘薯新品系J55-1和淀粉型甘薯新品系GE01-9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其品质。结果显示:紫肉甘薯新品系J55-1平均产量为33 959.7 kg/hm2,较紫肉甘薯宁紫1号增产12.19%,且该品系外观好,紫皮紫肉,可作为特色食用甘薯开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淀粉型甘薯新品系GE01-99平均产量为38 859.1 kg/hm2,较高淀粉品种徐薯22增产5.66%,可作为淀粉加工用替代品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