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运用ELISA、LAT和IHA对湖北省2006年度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乙型脑炎(JE)、猪细小病毒病(PP)、猪瘟(HC)、猪圆环病毒病(PCV-2)及弓形体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分析调查结果发现PR、PRRS、JE、PP 、HC 5种疾病的免疫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4.3%、78.3%、84.7%、58.0%、79.7%。非免PRRSV和PRV野毒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5.1%和17.7%,表明PRRSV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对58场次发病猪场的541份血清进行PRV、PRRSV、PCV-2混合感染情况的调查发现,规模化猪场中普遍存在二重或三重感染,从而使疾病更加复杂化,给防疫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已知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核蛋白(NP)基因序列,选取其中保守区域设计出1时引物。以RT-PR方法扩增出543bp的NP基因片段,采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探针。MDCK细胞人工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不同时间取样制备细胞涂片,进行原位杂交,研究了禽流感病毒时MDCK细胞的感染。探讨了原位杂交的条件及其应用于检测AIV感染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感染24h后,原位杂交可检测出细胞内的病毒RNA,并且杂交信号的强度与感染时间的长短有关。研究表明。原位杂交检测禽流感病毒,不但能很好地表现病毒和细胞的位置关系,而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禽流感病毒的组织原位杂交检测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犊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检测与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湖北某地耕牛暴发疫病,26头发病牛死亡14头,死亡牛以犊牛为主.经取病料分离、培养、纯化,接种小白鼠,挑纯培养菌落和取试验动物脏器检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用BioMerieux 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使用ID 32E肠杆菌鉴定条、ID 32 GN革兰氏阴性菌鉴定条,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大肠杆菌O抗原血清因子试验鉴定为O9型、O101型大肠杆菌.取ATB VET药敏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6种抗生素11种敏感.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等综合诊断,此次疫情确定为牛败血型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2月23日,湖北省襄阳市某养殖场饲养的犊牛出现白痢、黄痢、血便等腹泻症状并死亡,病牛经抗菌消炎治疗,效果不明显。为查明发病原因和可能的发病风险因素,湖北省联合襄阳市和保康县动物疫病控制部门组建调查组,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组综合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干预措施效果推断:此次疫病暴发由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病原由外购牛羊引入的可能性最大,也不排除周边野生动物传入的可能;犊牛感染后因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导致抵抗力下降,因天气寒冷等产生应激,造成发病死亡。对发病犊牛进行消炎、隔离保温和补液等对症治疗,同时提升生产管理和生物安全水平,随后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本次调查为中小规模养牛场防治隐孢子虫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