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纳豆是日本的传统食品,由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制作而成,其分泌的纳豆激酶具有安全性高、溶栓性能力强等特点。近些年来,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在食品及农副产物深加工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了多种活性产物并有效地提高了食品的营养特性。纳豆激酶除溶栓外更多最新的功能活性也逐渐被研究者发现,在稳定性及气味改良等方面的改善也有着很大的进步。本文综述了纳豆芽孢杆菌及纳豆激酶的开发及应用现状及存在的瓶颈问题和解决对策等研究进展,以期为纳豆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2.
选用4种除草剂常规剂量及其倍量对青菜田的硬草进行茎叶处理,跟踪调查防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5%精禾草克乳油90 mL,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0 mL,24%收乐通乳油30 mL+助剂60 mL,在药后17 d防效均能达到85%以上,药后36 d防效达92%以上,药后52 d防效987%~1000%,且对青菜安全。  相似文献   
53.
为了评价小麦分蘖成穗基因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实用性,利用多穗型小麦品种川农18和新品系T120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共计371个家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单位面积(m)最大分蘖数和单位面积(m)穗数的测定,并选择6个已发表的控制小麦分蘖成穗数的基因或QTL的相关分子标记(Xgwm264、Xbarc232、Xwmc169、Xwmc215、Xgwm437和Xcfd23)对群体进行PCR扩增,分析扩增产物与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371份供试材料中,每平方米最大分蘖数的变化范围为254.00~700.67,变异系数为22.28%;每平方米穗数的变化范围为197.67~391.67,变异系数为14.12%;群体中存在明显的超亲分离现象,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优质育种的种质资源。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表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子标记Xbarc232不适合用于分蘖成穗数的筛选,分子标记Xwmc215、Xgwm437和Xcfd23仅可用于分蘖数的筛选,分子标记Xgwm264和Xwmc169可用于分蘖成穗数的筛选。  相似文献   
54.
根区施肥条件下根系周围养分浓度升高,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进一步提高,而苗期玉米根系较脆弱,因此,探索苗期玉米根系对根区施氮的响应有利于玉米高产高效,研究根区施氮下玉米苗期根系特征及分布可深化根区施肥理论,同时为玉米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氮肥品种[尿素(UR)和控释尿素(CRUR)],模拟4个施氮水平(N 90、135、180和225 kg/hm2),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根区施肥条件下氮肥品种及施氮量对玉米苗期根系形态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10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移栽25 d后,根区施尿素处理的根系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根区施控释尿素处理相应的根系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或保持稳定。UR135和CRUR225处理根系特征较高,与CK相比提高了根系生物量(25.41%和64.37%)、总根长(40.14%和53.45%)、总根表面积(30.50%和32.52%)、总根体积(55.94%和46.72%)、平均直径(20.01%和23.18%)和根系活力(49.44%和50.64%)等,而UR225则均降低。...  相似文献   
55.
胡金慧  胡洋 《核农学报》2007,21(3):277-280
本文介绍了用控制图确定中药产品辐射消毒剂量的方法。具体为细菌表观D10值作为D10值,以初始污染的-X控制图的上控制线为N0,采用公式法计算中药的消毒剂量。应用该方法提供的辐照灭菌剂量不受初始污染正常波动的影响,在产品稳定生产期间内持续有效且有99.73%的置信区间,可有效提高辐照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56.
57.
小光斑激光雷达已被广泛用来估测森林参数,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估测单木的精度,选取了内蒙古依根试验区野外测量的单木数据和机载LiDAR数据,提出了四次多项式拟合法。该方法首先以单木顶点为中心在CHM上提取东西、南北2个方向的高程数据。然后分别得到2组数据的四次多项式拟合曲线,曲线中两凹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该方向的冠幅值。最终将2个方向的均值作为单木冠幅估测值,冠幅估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99m。  相似文献   
58.
以“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化肥减施对滴灌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特征变化的影响研究。田间试验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开展,分别设置CF(常规施肥)、N4P2、N3P2、N3P1、N2P1、N1P1、N0P1(不施N)、N3P0(不施P2O5)、N0P0(不施肥)9个施肥处理。研究冬小麦在灌浆期的株高、旗叶SPAD值、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光能利用效率(Eu)、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成熟期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冬小麦的株高、旗叶SPAD值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减少呈现先平缓后显著降低的趋势;其中CF、N4P2、N3P2、N3P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产量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减少呈现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继续减施则产量降低,当施N、P2O5量分别减少为240和120 kg/hm2时产量最高。(2)冬小麦旗叶的Pn、Gs、Tr、Ci、Eu、WUE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减少呈现先平缓后显著降低的趋势。(3)当施N、P2O5量减少为240和120 kg/hm2时,灌浆期株高、SPAD值、产量、光合生理指标仍无显著降低,且施N较施P2O5处理对冬小麦的影响更大。综上,合理的氮、磷施用量可提高灌浆期冬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并通过光合作用促进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增加,但过量的氮、磷施用量并未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增加;施N量为240 kg/hm2、施P2O5量为120 kg/hm2能够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并且维持高产。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不同覆膜连作年限对玛纳斯县棉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县覆膜连作0、5、10、20、30 a的棉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等指标,并对不同覆膜连作年限玛纳斯县棉田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随覆膜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以覆膜连作30 a时最高,分别为11.52%和21.60 g·kg-1,土壤速效磷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覆膜连作10 a时含量最高(49.60 mg·kg-1),土壤电导率、总盐、速效钾和碱解氮总体呈降低趋势,在覆膜连作年限30 a时含量最低,分别为0.50 mS·cm-1、0.69 g·kg-1、148.28 mg·kg-1和25.27 mg·kg-1;同一覆膜连作年限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总盐逐渐增加,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逐渐降低。(2)在不同覆膜连作年限下,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覆膜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覆膜连作10 a时活性最高,分别为10.57 mg·g-1·d-1、0.86 mg·g-1·d-1、0.40 mg·g-1·d-1,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不同覆膜连作年限并无显著变化,为1.80~2.20 mL·g-1;在同一覆膜连作年限下,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表层>深层,且差异显著。随覆膜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高为205.26 mg·kg-1,微生物量氮含量逐渐降低,最低在覆膜连作30 a时为11.40 mg·kg-1,且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表现为表层>深层。(3)土壤速效磷与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速效磷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主要因素。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表明,以覆膜连作10 a的土壤质量最佳,0 a和30 a的土壤质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0.
探讨葛根芩连汤(GQD)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自由饮用4%DSS 6d,灌胃美沙拉嗪(Mes)及不同剂量GQD治疗14 d,通过比较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结肠长度及HE染色观察GQD对UC小鼠病变程度影响,免疫组化检测结肠咬合蛋白(occludin)和闭合蛋白(claudin 1)分布及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评价炎症。结果表明:GQD干预后小鼠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加,对结肠损伤有保护作用。免疫组化结果表明GQD升高了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 1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QD降低促炎因子IL-6、TNF-α和NFκB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综上,GQD可有效保护UC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其可能作用机制是调节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维持紧密连接(TJ)完整性及肠道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