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52.
本试验的目的是在卢德勋2001年提出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I2001)的基础上筛选一些新指标在奶牛粗饲料中建立新一代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2008,GI2008),并用GI2008、GI2001和饲料相对值(RFV)对4种粗饲料品质进行分级比较.根据公式分别计算4种粗饲料的GI2008、GI2001和RF...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复合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头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Ⅰ组(试验组)饲喂复合酵母培养物;Ⅱ组(阳性对照1)饲喂进口酵母培养物饲料;Ⅲ组(阳性对照2)饲喂国产酵母培养物饲料;Ⅳ组(空白对照)正常饲喂,不投喂任何添加剂.[结果]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日产奶量相对提高1.07kg/(头·d)(P>0.05),体细胞数下降率提高10%,乳脂率相对提高0.08%(P >0.05).[结论]复合酵母培养物在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降低体细胞数方面显示出积极的效应.  相似文献   
54.
旨在观察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四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以逐渐增加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分别利用pH动态监测记录系统和滚管培养法测定瘤胃pH、瘤胃细菌总数、淀粉分解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浓度;以鲎试验试剂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毒素和组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日粮NFC/NDF比为2.58时,瘤胃内组胺和内毒素的浓度明显增加(P0.05),坏死梭形杆菌和淀粉分解菌的数量也显著升高(P0.01)。内毒素、组胺和坏死梭形杆菌三者浓度的异常增加对SARA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递增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 NFC/NDF)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SARA)后,血浆细胞因子和激素含量的变化。选取9只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泌乳期莎能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RA组、恢复组, n=3),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SARA组和恢复组先后饲喂NFC/NDF为1.40、1.79、2.31、3.23的4种试验饲粮诱导SARA发生,每种饲喂15 d,恢复组奶山羊诱导SARA后自由采食青干草30 d。对照组3只羊分别在饲养30、60(与SARA组同时)和90 d(与恢复组同时)屠宰。结果表明:1) SARA长期提高了血浆LPS浓度,恢复组与SARA组差异不显著( P>0.05)。2)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奶山羊血浆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和IL-6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IL-8含量呈降低趋势(P>0.05),γ-干扰素(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炎性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均呈降低趋势(P>0.05);SARA组奶山羊血浆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催乳素(PRL)和皮质醇(COR)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与SARA组相比,恢复组奶山羊血浆中TNF-α、IL-1β、IL-2、IL-6这些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仍持续性升高,其中IL-1β和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恢复组奶山羊血浆中PRL含量仍维持与SARA组同一水平(P>0.05),而COR含量则回归到对照组水平( 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SARA可引起奶山羊血浆中长时间含有一定量的LPS,引发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并引起内分泌激素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导致奶山羊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对奶山羊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影响。选择体重、泌乳期、胎次和产奶量相近且健康无疾病的9头泌乳后期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羊,分别饲喂饲粮NFC/NDF为1.02、1.24、2.58的3种试验饲粮,采用Sable呼吸测量系统实时测定24 h内CH4和CO2排放量。结果表明:1)Sable呼吸测量系统可代替气相色谱对CH4等气体排放量进行测定,可以实时监测CH4和CO2排放量的变化,能更为准确地反映舍饲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特征。2)CH4日排放量随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而升高,随饲粮NFC/NDF增加而降低;CO2日排放量随饲粮NFC/NDF增加而升高。3)不同饲粮NFC/NDF条件下奶山羊在早、晚采食后3~4 h内出现排放峰值,在22:00之后,CH4排放量则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直至次日开始下一次采食。结果提示,饲粮NFC/NDF对奶山羊CH4和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8.
复合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关于酵母培养物在奶牛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稳定瘤胃内环境,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张连忠,2009),同时  相似文献   
59.
<正>粗饲料是自然界中存在极广而营养品质差异极大的一种饲料资源,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占绝大多数反刍动物日粮的60%~80%。粗饲料品质和水平对反刍动物健康、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发挥起  相似文献   
60.
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pH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动态pH连续监测记录系统对瘤胃pH进行24h连续监测,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pH昼夜动态变化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分为4期,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瘤胃pH随着日粮NFC/NDF比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瘤胃pH<5.2、5.5、5.8、6.0的平均持续时间亦随日粮NFC/NDF比增加而延长,分别由Ⅰ期的0、0、2.42h/d和9.40h/d增加到Ⅳ期的0.33、7.50、17.06h/d和20.53h/d;瘤胃pH<5.5、5.8、6.0曲线面积亦逐步加大,分别由Ⅰ期的0、0.21和1.43(pH·h)增加到Ⅳ期的1.09、4.84和8.59(pH·h);而且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最低值所持续的时间亦随日粮NFC/NDF比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