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北京地区引种国外紫花苜蓿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 3年引种国外紫花苜蓿品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适合华北平原北部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 2~ 5级秋眠级品种 ,但秋眠级FD5 (Key)品种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越冬率 ,而FD6 (Lobo)和FD7(Durango)品种越冬率低下故不适合该区种植推广。“Haygarzer”(FD3)、“Vector”(FD4 )和“Key”(FD5 )品种产量高且 1年可收获 4~ 5茬 ,这些品种可在北京和气候类似北京的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在北京地区安全越夏 ,但夏季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紫花苜蓿播种当年的产量与积温呈线性关系 ,且在以后年份呈现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72.
我国应继续重视发展奶牛业生产(上)胡跃高(北京农业大学,100094)我国引入奶牛有近400年历史.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后曾带入奶牛.在此前后,俄国奶牛也经由黑龙江、内蒙古传入.之后几百年间我国奶牛生产一直发展缓慢。1949年全国奶牛数为10...  相似文献   
73.
农业结构的调整,草业应扮演重要角色;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草业应先行;巨大的市场潜力已为草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草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论是天然草地的自然条件,还是农区种草的比较优势,东北地区都要明显优于全国其它地区,可以说东北是全国草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74.
应用回归均匀设计构造试验方案,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水平与组合对饲用黑麦干草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钾肥影响较小,磷肥居中。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其中氮肥、磷肥间的交互作用较大,钾肥与磷肥之间的交互作用较小。在试验范围内,就饲用黑麦干草产量而言,施肥量投入应为N:199.5~274.5kg/hm^2,P2O5:121.5~148.5kg/hm^2,K2O:84~117kg/hm^2。在此施肥区间,可预报干草产量为7500~8175kg/hm^2。  相似文献   
75.
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建立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对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为2601.24×10^8元,其中有机物质生产价值70.82×10^8元;调节大气价值429.58×10^8元;涵养水源价值1230.17×10^8元;土壤保持价值819.90×10^8元;营养物质循环价值13.48×10^8元;废弃物降解价值0.42×10^8元;休闲旅游价值36.87×10^8元。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在各种服务功能中,营养物质循环和土壤保持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不同围栏年限冷蒿草原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于2002年8月在内蒙古四于王旗对不同圈栏年限冷蒿-小禾草放牧草原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栏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性状都优于全午放牧草地。随着围栏时间的增加,植物群落特征发生了变化,土壤的理化性状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不如植被变化明显。土壤性状对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的响应程度表现为土壤水分含量与客重最为敏感,土壤养分含量较为敏感,而土壤机械组成则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77.
家庭牧场不同放牧方式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家庭承包制的推广实施改变了传统放牧制度,变化的放牧方式对草原植被群落造成不同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草甸草原3种放牧方式草场植物群落组成及α多样性指数,探究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改进草原家庭承包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四季轮牧草场的植物种数最多,四季轮牧与两季轮牧草场的原生建群种重要值较大,定居放牧草场中出现了大针茅(Stipa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及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且星毛委陵菜的重要值最大。四季轮牧草场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均高于两季轮牧与定居放牧草场,且与定居放牧草场相比,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差异显著(P0.05),两季轮牧草场与定居放牧草场的4种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1,0.5825,0.8550(P0.01)。从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角度考虑,四季轮牧更有利于草场群落复杂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78.
紫花苜蓿建植期四种刈割频次下的产量、品质及再生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收获制度是苜蓿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明确不同刈割制度下建植期苜蓿生长规律,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控制苜蓿生长温度、水肥条件,完善测定指标体系,进行苜蓿刈割频次的研究,分析连续生产情况下不同收获制度对不同类型苜蓿建植期产量、品质、再生能力及持续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刈割会显著降低苜蓿的生产力和持久性。连续高频刈割后延长收获间隔可以恢复苜蓿茎密度和再生能力,但不能恢复到适宜刈割频次的水平。不同品种间生育期、耐刈性与再生性、产量分布以及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相同收获频次下饲草产量、饲草品质以及持续生产力的差异。在建植期及低龄草地,维克多(Vector)和得龙(Durango)2个国外引进品种适于间隔为25~35 d高频度刈割;我国东北地区育成低休眠级苜蓿品种公农1号适于间隔为35~45 d的刈割频度。  相似文献   
79.
十四种化学除草剂对沧州地区苜蓿地杂草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4种除草剂对沧州地区苜蓿(Medicago sativa)地苗期的杂草进行了防除试验。对苜蓿株高,产量及杂草量的综合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精稳杀得、拿捕净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为100%,苜蓿保系列各剂型在杂草株龄较大的情况下综合表现较好,其中苜蓿保2%EC将杂草率从80.6%(CK)降到了36.5%,苜蓿增产40.6%。沧州地区春播苜蓿幼苗期单独使用禾本科除草剂或阔叶草除草剂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0.
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筛选及田间作用效果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从中国农业大学根瘤菌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1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利用河北吴桥的土壤,经温室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合Vector紫花苜蓿品种的3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138,CCBAUN210及CCBAUN96077.并将3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CBAU30138,CCBAUN210和CCBAUN96077后,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9%,10.2%和13.7%,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产19.63%,15.63%和13.59%.上述结果说明,通过土壤筛选的高效根瘤菌可以应用到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