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GIS和RS的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达岭林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RS),利用200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VOR模型对八达岭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绘制森林健康状况分布图。与传统方法相比,将森林健康评价与GIS和RS技术结合,其评价更加快速、准确,减少了传统定性评价的不确定性,提高工作效率。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森林大部分处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2.
猎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天敌的质量和饲养规模。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若虫和成虫对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目前蠋蝽主要依靠黏虫来饲养。但在长期室内饲养过程中黏虫种群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制约了蠋蝽规模化繁育。本文旨在研究黏虫种群复壮措施,为蠋蝽的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采用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评价了黏虫的种群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回接自然寄主玉米叶后黏虫的幼虫发育历期(18.03 d)较人工饲料饲养组(21.26 d)显著缩短,蛹重(369.00 mg)和成虫产卵量(770.88粒/雌)显著高于人工饲料饲养组(323.56 mg, 532.73粒/雌),但二者的蛹历期和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交配方式产生的F1代产卵前期、雌雄成虫寿命及其子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产卵期、产卵量及蛹重存在差异。其中以田间雌性×田间雄性(YF×YM)组合的产卵期最长(8.07 d)和产卵量最高(938.77粒/雌),而以田间雌性×室内雄性(YF×EM)组合的蛹最重(354.59 mg)。这些结果显示,通过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  相似文献   
63.
为提高贵州省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从不同类型诱捕器(飞蛾诱捕器、夜蛾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悬挂高度(80cm、120cm和160cm)和不同诱芯(NK、YGE、BY、GR)等方面优化玉米螟的性诱技术。结果表明:飞蛾诱捕器的效果最好,10d诱蛾量达12.50头,显著高于三角形诱捕和夜蛾类诱捕器;飞蛾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20cm时的诱捕效果最佳(10d诱蛾量为15.50头),分别是悬挂高度80cm和160cm诱蛾量的4.13倍和1.68倍;GR(贵阳117.50头,安顺150.75头)和BY(贵阳168.5头,安顺142.25头)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显著优于YGE(贵阳34.50头,安顺36.75头);玉米螟在贵阳和安顺的发生规律较一致,即从5月9日至8月31日具有3个发生高峰,除第1个高峰期一致外,安顺地区第2个和第3个高峰较贵阳地区提前36d和6d。在田间使用飞蛾诱捕器+BY诱芯+悬挂高度120cm对亚洲玉米螟成虫进行监测和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4.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9年上海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土壤酶全年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特征。依据海三棱藨草植被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研究了海三棱藨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植被混合区以及对照区域光滩4个不同区域土壤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不同:脲酶活性最大值有海三棱藨草区>光滩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大值有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光滩区;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大值有光滩区>海三棱藨草区>混合区>互花米草区;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有混合区>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光滩区;(2)混合植被区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低于单一植被区,互花米草入侵降低了脲酶蔗糖酶酶活性,降低了海三棱藨草湿地的土壤肥力;(3)不同植被类型区域土壤酶活性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决定了土壤肥力进而影响了酶活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g).精油中可影响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触角电位反应的化学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精油,称重法测试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取食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薄荷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对二化螟成虫的电位反应。【结果】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引诱取食作用,当浓度为0.15625 mg/mL时,取食率为123.01 %。GC-MS结果分析从薄荷精油中共检测出27个化合物,化合物含量占总含量的81.965 %,含量最多的为长叶薄荷酮,为15.854 %。GC-EAD测定结果表明,雌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2种化合物作出反应,长叶薄荷酮的反应最为强烈;雄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0种化合物有反应,丁子香酚对二化螟雄虫的影响最为强烈。【结论】薄荷精油中的长叶薄荷酮和丁子香酚可能是影响二化螟幼虫取食行为的主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66.
<正>重庆市巫溪县是泰安市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县。该县核桃栽植面积大,截至2022年全县达到1.28万hm2(19.2万亩),已成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但由于生态条件特殊及产业化技术水平有限,核桃产业迟迟未能产生其应有效益。面对困局,巫溪县政府亟待有关专家予以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开展技术指导,以期推动核桃产业发展。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巫溪县林业局开展东西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