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解华东地区蛋鸡群中禽白血病的流行情况,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从江苏、山东、安徽、上海等省市的蛋鸡养殖场中采集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样品105份,经DF-1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从中分离禽白血病病毒(ALV)15株,继而对分离毒株gp85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获得的ALV分离株中,有A亚群ALV(ALV-A)3株,B亚群ALV(ALV-B)4株,剩余8株则均为J亚群ALV(ALV-J)。ALV-A、ALVB分离株遗传进化较为稳定,与其原型株(RAV-1、RAV-2)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我国近年来的地方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ALV-J分离株与其原型株(HPRS-103)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2.8%~94.5%之间。8株ALV-J分离株中,只有1株与蛋鸡ALV-J分离株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其余均较远,反而与早期的肉鸡分离株有较高的亲缘关系,表明目前于华东地区蛋鸡群中流行的ALV-J可能来源于早期肉鸡分离株的感染。4株ALV-J分离株与我国地方品系HR土鸡的ALV-J分离株HR332J具有很高的亲缘关系,表明ALV-J的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品系鸡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2.
2013年3月,江苏省宝应县某蛋鸡场饲养的一批5 000羽海蓝褐商品代蛋鸡从170日龄开始部分鸡陆续发生关节炎,部分病鸡肝脏还可见白色坏死点,累计发病率超过30%.无菌采集发病鸡肝脏和关节腔积液,分别用麦康凯琼脂平板和血平板进行细菌分离,结果均为阴性.根据禽呼肠孤病毒(ARV) σB基因和滑液囊支原体(MS) vlhA基因分别设计引物用于两种病原体的PCR检测,结果显示,以病鸡肝脏组织和关节腔积液提取的RNA样品为模板,通过RT-PCR均可扩增出约900 bp大小的ARV特异性条带,以关节腔积液提取的DNA样品为模板,通过PCR亦可扩增出200 bp大小的MS特异性条带,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可以将该鸡场暴发的疾病确诊为禽呼肠孤病毒和滑液囊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华东地区家鸭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遗传进化规律,对2000年~2006年分离的包括H3N2,H5N2,H6N2,H9N2和H11N2的44株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44株病毒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82.9%~99.9%,4株H9N2病毒的NA基因同源性为96.9%~99.9%,所有H3N2病毒的NA基因同源性为92.3%~99.9%,H5N2、H6N2和H11N2病毒的同种亚型毒株间的NA基因同源性变化幅度较大,相反,有些不同HA亚型毒株间的NA基因同源性反而很高.进一步分析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华东地区家鸭中N2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正处于不断地进化状态中,不同N2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之间已存在NA基因的重排.  相似文献   
74.
检测莱克多巴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酸酐法制备莱克多巴胺-OVA偶联抗原,胶体金标记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莱克多巴胺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该试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可检测10ng/mL的莱克多巴胺,而与克伦特罗和沙丁醇胺无交叉反应。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对尿液和饲料样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0ng/mL和0.01mg/kg。  相似文献   
75.
从暴发猪高热病的江苏盐城地区某养殖户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致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细胞培养物裂解上清经浓缩、负染后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50 nm,有囊膜的球形病毒粒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阳性血清反应发出强特异性荧光;以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病毒进行RT-PCR扩增于600 bp~700 bp出现单一条带,序列分析显示Nsp2缺失了87 bp.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暂命名为JYC.  相似文献   
76.
马立克氏病 (Marek'sDisease,MD)是鸡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从70年代初火鸡疱疹病毒 (HVT)疫苗问世起 ,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度大大降低。然而 ,进入80年代以后 ,有关MD疫苗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 ,国内不少养鸡企业更是深受其害 ,生产上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来阻止MD的日益流行。“疫苗二次免疫”很早就在欧洲一些国家应用 ,因为当时人们对这种方法存有种种异议 ,所以并没有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而近年来随着形势变化它再度受到重视。所谓MD疫苗二次免疫是指在雏鸡出壳后即作第一次常规免疫接种 ,10…  相似文献   
77.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Ⅰ型Rispens株和RL株分别接种于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待出现80%以上细胞病变后收获,经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细胞和病毒的总DNA(totalDNA)。以此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B抗原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1条约2.85kb的特异性条带,斑点杂交证实其为B抗原基因。双酶切消化后,克隆到质粒pUC19中。酶切分析表明,在这2株病毒的B抗原基因上,HindⅢ、EcoRV、BamHI、EcoRI的酶切位点分布与超强毒RBIB株、标准强毒GA株的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78.
当前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是一直严重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的疫病之一,但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此病已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近年来ND的流行出现了以下新特点:  相似文献   
79.
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新城疫(ND)是一种烈性病毒性家禽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OLE)列为对畜禽危害最大的A类传染病之一。本病自1926年被发现以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流行,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免疫接种仍是目前控制ND的主要手段。由于常规疫苗的免疫保护期往往不长,虽然商品鸡群在整个饲养期内多次进行免疫接种,仍有可能感染新城疫病毒(NDV)强毒,造成非典型ND的流行。  相似文献   
80.
表达鸡Ⅱ型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插入鸡Ⅱ型干扰素(IFN-Ⅱ)cDNA序列的重组质粒AIFN为模板,根据鸡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PE/L的序列设计上上游引物,鸡IFN-Ⅱ基因的cDNA3'端序列设计了下游引物,采用PCR法扩增包括启动子PE/L和鸡IFN-Ⅱ全长cDNA序列的基因片段。将该扩增片段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1175中,获重组转移载体1175IFN,用以转染已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菌株(wt-FPV)的鸡(Gallus gallus)胚成纤维细胞(CEF)。1175IFN与wt-FPV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重组产生了表达IFN-Ⅱ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Ⅱ。通过在含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篮色病毒斑获得并纯化rFPV-IFN-Ⅱ。以细胞病变抑制实验证实,rFPV-IFN-Ⅱ感染的CEF表达了具有抗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活性的鸡IFN-Ⅱ。rFPV-IFN-Ⅱ(M.O.I=0.01)感染CEF72h后,培养上清中IFN-Ⅱ的表达量为1280U/mL。动物实验表明,rFPV-IFN-Ⅱ接种雏鸡7d或14d后,其在体内表达的IFN-Ⅱ可显著减轻载体鸡痘病毒对1日龄SPF雏鸡体重增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