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旨在了解围产期低血钙奶牛与正常奶牛的血浆Serine peptidase inhibitor(SERPIN)与血钙之间的关系。在分娩当天、产前14~7d和产后7~14d根据血钙浓度将实验牛分为正常对照组(2.20~3.5mmol/L,C)和低血钙组(<2.20mmol/L,T),每组3头。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试验牛血浆SERPIN丰度。结果显示:SPI蛋白在奶牛发生低血钙时,表达上调。结论:本试验首次证明了血浆SERPIN与血钙浓度呈负关联,血钙可能通过SERPIN途径调节机体的凝血过程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选取产后14 d的酮病组(T)16头和健康对照组(C) 24头奶牛,比较酮病与对照组在能量平衡、肝功能状况、氧化应激、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耐糖量试验的差异.结果显示:酮病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肝功能指标中酮病组奶牛血浆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病牛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酮病组奶牛血浆丙二醛、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酮病奶牛血浆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部分酮病奶牛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注射完葡萄糖120min后血糖浓度高达4.24 mmol/L,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6),表明病牛存在胰岛素抵抗.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的关系,可能与肝功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Bmal1)蛋白在牦牛卵巢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牦牛卵巢中,Bmal1蛋白主要在生殖上皮以及不同大小的卵泡颗粒细胞层中表达。根据试验结果推断Bmal1基因可能参与牦牛卵泡发育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15.
牦牛发情症状的肉眼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发情时,可以观察到其行为表现、阴部、排出粘液以及被毛的变化。为了充实牦牛发情的鉴定方法,笔者将肉眼观察牦牛发情的症状做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16.
奶牛低钙血症是奶牛围生期矿物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奶牛骨骼中含有的钙约占机体钙含量的99%。低钙血症可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性疾病,这些疾病发病率高,会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对奶牛低钙血症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产前骨钙动员、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与产后低钙血症有显著的相关性。作为破骨细胞和骨吸收的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等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围生期奶牛血浆中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概述了奶牛低钙血症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TRAP-5b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确立能量平衡对奶牛产后卵巢静止的作用,为今后预防该病提供科学依据。从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产后14~21d奶牛80头(年龄2~4岁,胎次1~3次,泌乳量(34.82±9.51)kg/d),跟踪观测至产后60~90d,进行奶牛发情鉴定,结合B超观察与生殖激素检测从观测奶牛中选出卵巢静止与发情奶牛各16头。对2组奶牛产后14~21d和60~90d的血浆能量代谢及肝功能指标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显示:产后60~90d卵巢静止奶牛血浆β-羟丁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高于发情奶牛(P0.05),血浆促卵泡素、雌二醇和孕酮浓度极显著低于发情奶牛(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产后14~21d血浆β-羟丁酸0.69 mmol/L、游离脂肪酸0.52mmol/L作为产后卵巢静止预警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83.30%,92.3%和86.70%,产后60~90d2项指标的预警值分别为0.42,0.17mmol/L。奶牛产后14~21d与60~90d血浆β-羟丁酸和游离脂肪酸浓度超过预警值,奶牛产后发生卵巢静止的风险会增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玻璃化冷冻方法对野外采集的牦牛睾丸组织进行冷冻,通过HE(hematoxylin-eosin)染色分析发现玻璃化冷冻后的牦牛睾丸组织曲细精管结构保存较完好,曲细精管可见大量形态完好的各类生精细胞。采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率,发现冷冻复苏后细胞活率可达80.20%。分别通过生精细胞和精原干细胞标志蛋白DDX4和GFRA1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复苏后培养14天后的生精细胞和精原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通过RT-qPCR对复苏后不同实验处理组牦牛睾丸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培养30天的生精细胞中的精原干细胞标志基因Thy1和UCHL1的表达量显著增高。因此,玻璃化冷冻保存的牦牛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及其生精细胞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该方法对于其他哺乳动物生精细胞的长久有效保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旨在研究FGF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R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差异表达,以探讨犏牛生精停滞的原因。本研究采集健康的24月龄3头公麦洼牦牛和3头F1代公犏牛的睾丸组织,分为牦牛和犏牛两个样品组,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采用HE染色检测牦牛和犏牛精子发生的差异;采用细胞群体倍增时间、CCK-8和EDU染色检测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种FGF家族成员、3种FGFR、FGFs/FGFRs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与牦牛相比,犏牛生精小管发育异常,生殖细胞类型单一,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牦牛(P<0.05)。FGF2、FGF4、FGF5、FGF8、FGF9和FGF21在犏牛睾丸组织及FGFs受体FGFR1、FGFR2和FGFR3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表达都显著低于牦牛(P<0.01)。FGFs/FGFRs介导Ras信号通路基因中,除H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