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以山葡萄种质资源的成熟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梯度低温处理下电导率的变化,采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鉴定不同山葡萄种质资源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后,拟合度高,所求低温半致死温度准确可信,可作为山葡萄抗寒性鉴定指标;试验的9份山葡萄种质资源间抗寒性存在一定差异,低温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1.98~-39.41℃,种质资源的抗寒性与枝条成熟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12.
以菜籽粕为原料,以水解度为衡量指标,对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进行水解菜籽粕。考察了不同料液比对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酶解菜籽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5时,水解度可达10%。对碱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联合水解菜籽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先用2400U/g碱性蛋白酶水解2h后,再用2400U/g的酸性蛋白酶水解4h,菜籽粕的水解度为15%。  相似文献   
213.
选用1组兼性厌氧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PSW和从该复合菌系分离的1株严格厌氧嗜热纤维素分解细菌HCp,对人参总皂苷进行生物转化。通过TLC和LC-MS检测,发现并证实这2株厌氧菌可以转化产生人参皂苷CompoundK。该试验为稀有人参皂苷的生物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14.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五味子配子体发育研究的结果表明,五味子的雄配子体发生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从8月中下旬初生造孢细胞产生到第2年5月下旬成熟花粉粒形成(去除休眠期180d),约经历90d左右的时间;从小孢子母细胞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需经历30d左右的时间。雌配子体从8月中下旬胚珠原基分化开始至翌年的5月下旬胚囊分化完成(去除休眠期180d),需90d左右的时间;从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到胚囊分化完成需经历15d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215.
东北天南星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天南星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质量性状存在较大变异,以茎色、叶形、叶缘形态、佛焰苞颜色等变异最大;各数量性状亦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小叶柄长度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70.03%。东北天南星各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球茎重量与株高、茎粗等表现为显著相关。因此,对东北天南星进行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品种选育具有较大潜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16.
北五味子新品种"红珍珠"选育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珍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从野生北五味子中选育而成。2000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穗平均重12.5g,果粒近圆形,平均重0.6g,成熟果深红色,有柠檬香气,总糖2.74%,总酸5.87%,Vc18.4mg/100g(鲜果),出汁率54.5%,适于药用、酿酒或制汁;3~5年生树平均株主分别为0.50kg、1.30kg、2.20Kg,丰产性强,适宜在无霜期120d、≥10℃年活动积温2,300℃以上的地区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217.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引起的,经库蠓属媒介昆虫传播的非接触性传染病。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通报及相关文献报道,EHDV已在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流行传播,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欧洲虽尚未报告EHDV感染病例,但地中海周边亚非国家暴发的EHD疫情,对欧洲构成了较高的入侵风险。本文根据文献记载以及WOAH统计信息,综述了EHDV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全球流行分布状况,据此提出了EHDV宿主规模逐渐扩大、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病毒基因发生重配、人为因素促进病毒变异、气候变化引起传播媒介活跃等风险因素。基于EHDV全球流行传播情况,针对性提出了我国防控EHD的建议,以期为有效防范EHD传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