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51.
沟叶结缕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沟叶结缕草因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耐粗放管理,已在热带、亚热带等地广泛应用于各种用途的草坪建植中。从沟叶结缕草的耐盐性、耐荫性、耐旱性、交播技术、建植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沟叶结缕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2.4.2羊舍建设。在雨水较多、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为了保持羊舍通风干燥,应修建漏缝地板式羊舍,粪尿通过漏缝地板落下,粪便容易清理干净。羊床一般离地面50~60cm,漏缝地板可就地取材,常采用木条或竹子,漏缝地板一般厚3cm、宽3~5cm、间距1.5~2cm,漏缝地板缝隙过宽,羊脚易受伤,缝隙过窄,粪便不易漏出。羊圈粪床向后向下按10%-20%的坡度倾斜。  相似文献   
53.
川西北高原鼠荒地危害程度分级及适应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食草型小动物,其啃食、掘洞、刈割、贮草行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既具有破坏损伤系统的负面效应,也有利于维持和稳定系统的正面效应,这种益害转化完全取决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害鼠种群及其数量。通过对川西北的阿坝州、甘孜州和青海省果洛州的42个高寒草地样地的鼠类种群密度调查和已有文献的采集分析,明确了草原害鼠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定义了鼠荒地的概念,对鼠荒地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等级;依据指标因子重要性排序,分级指标包含害鼠种群、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3个主因子群;总洞穴数量、有效洞口数等11个单项因子;并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鼠荒地提出了封育自然修复、人为干预修复、半人工草地改建和人工草地重建4种草原鼠害适应性管理策略,对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原害鼠适应性管理和害鼠灭除后二次发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遮荫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设立了4个遮荫梯度(0%、25%、45%、75%的全光照被过滤),2种野生假俭草居群(峨眉、雅安)来研究遮荫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短期遮荫,植物叶绿素a、b的含量增加,叶绿素a/b的值降低.植物在适应长期的遮荫后,叶绿素a/b的值增加,而叶绿素a、b的含量则下降.  相似文献   
55.
<正>(接上期)2.1.1.3根据畜种选择。根据饲喂牲畜种类,选择牲畜喜食的牧草品种,再根据牧草品种的适应性选择相应地块。  相似文献   
56.
为探究成都平原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与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间作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获得最佳的间作比例。本研究以甜高粱单播(A0:18 kg·hm-2)为对照,以甜高粱中间作拉巴豆不同播量(A1:11.25 kg·hm-2;A2:16.88 kg·hm-2;A3:22.50 kg·hm-2;A4:28.13 kg·hm-2;A5:33.75 kg·hm-2)为处理,测定收获后甜高粱的农艺性状、混合饲草鲜/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并对混合饲草鲜草产量增加部分进行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甜高粱/拉巴豆处理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茎叶比等指标较A0处理均降低,而CP、干鲜比和饲草产量等指标均升高;其中A3处理下混合饲草的鲜草产量最高,为112 289.45 kg·hm-2,此时净收入与A0相比增加了12 198.1元·hm-2;A3处理下混合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较A0处理降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A3处理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67。综合表明,在成都平原地区,18 kg·hm-2的甜高粱间作22.50 kg·hm-2的拉巴豆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7.
<正>(一)牧草收获牧草刈割时期是否得当,留茬高度是否合适,对牧草的再生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适时的刈割时期可兼顾牧草产量、质量和饲喂牲畜的采食。一般来说,禾本科牧草适宜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适宜  相似文献   
58.
对不同刈割时期(播种后60d、90d、105d、120d和135d)的光叶紫花苕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在播种后105d刈割利用1次可获得较高的效益,产草量高达18000.15kg/hm^2.种子产量高达964.5kg/hm^2,比播种后90d刈割产草量提高了16.13%,种子产量提高13.8%,比对照种子产量提高71.9%。  相似文献   
59.
(接上期) 2.3 种草养牛技术 2.3.1品种选择 2.3.1.1 草种选择。牛为草食性大牲畜,食量大。适宜选择的草种有多花黑麦草、高丹草、饲用玉米等一年生牧草,以及苇状羊茅、鸭茅、紫花苜蓿、皇竹草等多年生牧草。对于水源条件较好的良土良田,选用肉牛、奶牛喜食的饲用玉米、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等与多花黑麦草轮作的种植模式。即9月中旬播种多花黑麦草,10月至第二年5月刈割利用,第2年4月底5月初最后1次后播种或移栽饲用玉米。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添加不同播量的燕麦(Avena sativa L.)进行混播以及刈割茬次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100%多花黑麦草(H0)、100%多花黑麦草+25%燕麦(HY1)、100%多花黑麦草+50%燕麦(HY2)、100%多花黑麦草+75%燕麦(HY3)与100%燕麦(Y0)5个处理,通过测定株高、分蘖、茎叶比、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体外消化率、纤维素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来研究各处理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对分蘖数、可消化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累计粗蛋白产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株高、茎叶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其他田间生产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刈割茬次对除株高和粗蛋白含量以外的其他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混播比例与刈割茬次对株高、分蘖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单茬干物质产量、单茬粗蛋白产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单茬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具有交互效应(P<0.05)。处理HY1(25%燕麦添加量)的资源互补利用性较好,多花黑麦草竞争优势稳定,饲草饲喂价值及生产性能均较高,累计干物质产量达19 445.30 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达2 814.04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达13 135.30 kg·hm-2,为四川农区多花黑麦草人工草地最佳燕麦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