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确定1~28日龄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代谢能需要量(MEr)。选用1 200只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慢速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1.14、11.56、11.92和12.59 MJ/kg的试验饲粮,采用限量饲喂,试验期28 d。测定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试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胴体品质、空体成分、能量沉积率以及肌肉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试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各试验组对应的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分别为206.45、214.79、220.77和235.82 kJ/d。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和血浆尿酸含量(P0.01),显著影响试鸡胸肌脂肪含量(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胸肌脂肪含量指标,确定1~28日龄[体重:(30±1) g~(297±10) g]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MEr为235.82 kJ/d,相应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59 MJ/kg,该阶段的代谢能需要析因模型为:MEr(kJ/d)=0.138 7BW~(0.75)(g)+5.156 2ADG(g)。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低聚壳聚糖、酸化剂单独使用及与复合酶组合使用对1~66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 440只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8个处理组:对照组(无抗生素添加)、抗生素组(225 mg/kg金霉素+200 mg/kg恩拉霉素)、益生菌1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200 mg/kg乳酸杆菌+1 000 mg/kg活性酵母)、益生菌2组(200 mg/kg混合菌产品)、低聚壳聚糖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酸化剂组(2 000 mg/kg苯甲酸+2 000 mg/kg柠檬酸)、无抗组合1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500 mg/kg复合酶)、无抗组合2组(益生菌1组+无抗组合1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分3个阶段,试验期66 d。结果显示,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益生菌1、2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无抗组合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益生菌1组和无抗组合2组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无抗组合1组血浆IgG含量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酸化剂组外,其他各组血浆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2~42日龄,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高于抗生素组,且低聚壳聚糖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不同无抗组合对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43~66日龄,不同无抗组合对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血浆IgM含量均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腹脂率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酸化剂组腹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抗生素组(P>0.05),低聚壳聚糖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综合本试验3个阶段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等结果,推荐1~66日龄快大型黄羽肉公鸡基础无抗日粮中同时添加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和500 mg/kg复合酶代替抗生素来提高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 SIF)对产蛋期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繁殖器官发育、孵化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SIF在肉种母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用192只健康且体重和产蛋率接近的岭南黄羽肉种母鸡(快大型,21周龄),分为4个处理,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第2~4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5、25 mg/kg SIF,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从25周龄开始至35周龄结束,共10周。试验期间,按重复记录每天采食量、产蛋数、产蛋重;34~35周龄时,每组选取50枚种蛋孵化,测定孵化性能;35周龄时,每个组随机选取24枚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每个重复选取2只试验鸡进行采血和样品采集,测定繁殖器官发育和血浆生化指标。【结果】SIF对黄羽肉种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日蛋重及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其中25 mg/kg SIF组的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提高蛋壳强度和蛋黄颜色,其中5和25 mg/kg SIF组的...  相似文献   
14.
风味是衡量鸡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鸡肉风味的形成是由于风味前体物质通过加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特征性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形成鸡肉风味的前体物质、产生风味的化学反应、提供鸡肉风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及改善肉质风味的调控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鸡肉风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一和混合油脂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日粮油脂干预后胸肌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的代谢机制,为调控肉鸡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选取1日龄慢速型清远麻母鸡4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CON)饲喂大豆油日粮,试验组(BOF)饲喂等量的混合油脂(大豆油∶猪油∶鱼油∶椰子油=1.0∶1.0∶0.5∶0.5)日粮,试验期12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油脂日粮对肉鸡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P > 0.05),但显著降低了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 < 0.05);显著增加了肉鸡胸肌中月桂酸(C12∶0)、肉豆蔻酸(C14∶0)、油酸(C18∶1n-9)、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的比例,显著降低了亚油酸(C18∶2n-6)比例(P < 0.05)。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在试验鸡胸肌中共筛选到110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权重值(VIP) > 1,P < 0.05),其中63种差异物质被注释,主要是磷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乙醇胺(PE)等。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油脂组显著增加了胸肌中谷胱甘肽和肌肽含量(P < 0.05)。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甘油磷酸代谢等脂质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P < 0.05)。综上,混合油脂日粮相较于大豆油日粮提高了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促进了胸肌组织中DHA和EPA的沉积;日粮油脂干预后肉鸡胸肌中磷脂代谢物、氧化稳定性代谢物和脂类代谢途径发生显著改变。本研究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可为调控肉鸡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霉菌毒素是由曲霉菌、青霉菌以及镰刀菌等不同类型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是造成畜牧业污染的主要来源。霉菌毒素不仅可通过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可以暴露在鸡舍、猪场、牛棚等的空气中,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动物体内,引起机体急慢性中毒,导致肝脏、肾脏、脾脏等解毒器官的结构破坏和功能下降。目前常用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法、生物脱毒法、复合型脱毒剂脱毒法四种。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对比,评价在饲料厂原配方饲粮中额外添加一种复合霉菌毒素分解酶对1-42日龄三黄鸡的成活率、平均体重、饲料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霉菌毒素分解酶可提高1-42日龄三黄鸡成活率;提高平均体重,且随饲养时间的延长体重升高越明显;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30周龄健康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母鸡288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16%(对照组)、15%、14%、13%,各组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一致。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产蛋率、破蛋率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鸡蛋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3%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CP组(P<0.05)。3)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雏鸡初生重、受精蛋孵化率、弱雏率和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4)13%、14%CP组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粪便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孵化性能无负面影响,但能够降低血浆尿素氮、尿酸含量和粪便氮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的饲粮CP水平可以降低至13%(补充7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究3种不同添加剂对91~115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肌肉品质、肌肉感官评定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1 200只91日龄清远麻鸡母鸡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饲养周期2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N),3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纳米铜复配预混剂(NC)、灵芝孢子粉复配预混剂(GLS)和大豆异黄酮预混剂(SI)。试验结束后,采集试验鸡血浆、空肠黏膜及胸肌样品,测定血液与空肠的抗氧化能力、胸肌肉质性状及风味物质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①3种添加剂对91~115日龄清远麻鸡的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3种添加剂组试验鸡胸肌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pH显著提高(P<0.05),GLS组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③使用蒸的方式烹饪时,SI组肌肉的色泽与外形评分显著提高(P<0.05),GLS组肌肉在蒸和煮的烹饪方式下多汁度均显著提高(P<0.05);④NC与SI组试验鸡肌肉中肌苷酸与谷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SI组肌内脂肪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⑤NC组试验鸡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及SI组试验鸡空肠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GLS组试验鸡空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添加剂对91~115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与胴体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改善其肉品质,提高肌肉感官特性,其中NC与SI可增加肉中风味物质含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单独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低聚壳聚糖、丁酸钠或其两两组合添加代替抗生素对笼养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720只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8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抗生素添加)、抗生素组(200 mg/kg 4%恩拉霉素)、益生菌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低聚壳聚糖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丁酸钠组(500 mg/kg丁酸钠)、无抗组合1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30 mg/kg低聚壳聚糖)、无抗组合2组(30 mg/kg低聚壳聚糖+300 mg/kg丁酸钠)和无抗组合3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300 mg/kg丁酸钠)。试验分3个阶段,试验期63 d。结果表明:1~21日龄,各处理组间生长性能和血浆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低聚壳聚糖组法氏囊指数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益生菌组和丁酸钠组回肠pH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 < 0.05)。22~42日龄,各处理组间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 > 0.05);无抗组合3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益生菌组空肠pH低于抗生素组(P > 0.05);丁酸钠和无抗组合1、2、3组血浆Ig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且无抗组合2组Ig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IgM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 < 0.05);无抗组合1组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益生菌组IgA和IgG含量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43~63日龄,无抗组合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 < 0.05);益生菌组十二指肠pH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 < 0.05);无抗组合1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各处理组间肉品质和血浆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综合3个阶段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pH、免疫功能和胴体性状等结果,1~63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鸡基础日粮中同时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和300 mg/kg丁酸钠代替抗生素提高生长性能效果较好;同时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和30 mg/kg低聚壳聚糖代替抗生素提高胴体性状效果较好;单独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代替抗生素改善肠道健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饲粮中微量元素不同用量组合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指标与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岭南黄鸡为试验鸡,共设3个处理:组1饲粮微量元素水平参照NRC(1994)[14]的营养需要量;组2参照广东典型市售鸡矿产品的微量元素水平;组3参考本课题组前期的微量元素需要量的研究结果。饲喂周期63d。结果表明:1~21日龄阶段,与组1试鸡相比,组3和组2试鸡的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阶段,与组1试鸡相比,组3的末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组1与组2试鸡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3~63日龄阶段,组3试鸡的末重较组1、组2试鸡均显著提高(P0.05)。组3试鸡的半净膛率相较于组1显著增加(P0.05)。63日龄胸肌肉品质分析表明,与组1试鸡相比,组2与组3试鸡的肉色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且组2试鸡剪切力、组3试鸡的肉色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粮微量元素不同组合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指标与肉品质影响显著,组2和组3均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其中组3对生长性能的促进作用优于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