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补体结合试验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确诊方法.现行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中收录的补体结合试验分为常量法补体结合试验(CFT)和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mCFT),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技术参数和结果判定标准均存在差异,导致常量法CFT和mCFT检测结果不一致.笔者通...  相似文献   
32.
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正确使用兽药制品是控制人兽共患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因此,笔者对兽药制品在人兽共患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旨在对一株鹿源牛种布鲁菌(Brucella abortus)BJ1进行全面鉴定,为研究鹿的布鲁菌病提供参考。将B.abortus BJ1培养后,挑取单菌落分别接种到含硫堇或碱性品红的TSA培养基,观察其生长状态;将接种有B.abortus BJ1的TSA平板分别置于普通生化培养箱和CO_2培养箱37℃培养72 h,观察其对CO_2的依赖性;通过醋酸铅培养基测定B.abortus BJ1生长过程中是否产生H_2S;通过结晶紫染色和热凝集试验测定B.abortus BJ1的表型;通过平板凝集试验测定B.abortus BJ1单因子血清反应性;采用AMOS-PCR鉴定细菌种属;为测定其毒力,以1×10~9CFU感染豚鼠,14 d后测定豚鼠每克脾组织的含菌量。使用二代测序方法测其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注释,将结果与B.abortus 2308比对,并通过Mauve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abortus BJ1不依赖CO_2,产H_2S,可以在含硫堇和碱性品红的培养基上生长;表型为光滑型,与M因子血清发生凝集;豚鼠脾含菌量为1.17×10~6~2.05×10~6CFU·g~(-1);基因组大小为3 270 584 bp,在基因编码区内与B.abortus 2308株相比有46处Indel差异,进化树分析显示与B.abortus 8416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全面鉴定,确定B.abortus BJ1为牛种9型,为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布病发生情况和鹿的布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旨在构建1种布鲁氏菌(Brucella)微滴式数字PCR方法(droplet digital PCR,ddPCR)。以布鲁氏菌BCSP31基因为靶基因,选取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了布鲁氏菌微滴式数字PCR方法。然后优化了ddPCR反应中的引物、探针浓度及退火温度,并进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ddPCR的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900 nmol·L-1和250 nmol·L-1,最佳的退火温度为58℃。ddPCR的线性良好,最低检测下限为1.12 copies·μL-1,与大肠杆菌O:157菌株等其他4种细菌无交叉反应,而且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都较好。综上表明,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对布鲁氏菌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5.
猪瘟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真核系统表达纯化的猪瘟病毒E2蛋白作为包被物,通过对各个反应条件的摸索和优化,建立了检测猪瘟病毒抗体的猪瘟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E2蛋白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mL,最佳包被条件为4℃16h;待检血清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00倍;特异性检测试验证明,该方法与猪常见病原的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通过对大量猪瘟抗体阴、阳性血清的检测,最终确定了本检测方法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6.
为制备猪瘟特异性抗体,将猪瘟兔化弱毒E2基因序列修饰后克隆到pFastBac1质粒载体,经转座、转染后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并用纯化的重组猪瘟E2蛋白免疫大耳白兔制备特异性抗体。实验结果表明成功获得能分泌重组猪瘟E2蛋白的杆状病毒,使用纯化的重组猪瘟E2蛋白制备的猪瘟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猪瘟病毒荧光抗体染色液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鸡、鸭、猪、牛等食源动物中均普遍流行。生肉及其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而引起人的食源性腹泻,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产气荚膜梭菌出现了多种耐药性,因此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从该病流行、毒素、耐药基因、屠宰零售及食品污染风险等各环节进行梳理,分析该病引起的公共卫生危害,并提出了相关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38.
就疫苗中污染外源病毒的 情况、外源病毒传统检测技术及新型分子检测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通过严格按照GMP规范组织生产,加强对菌(种)毒和细胞库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生产检验原材料质量,进一步完善标准方法、提高检验水平,开展外源因子风险评估研究等措施以降低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9.
【目的】加强对猪瘟(CSF)流行病学信息的统一管理,随时掌握全球CSF数据,分析CSF传播来源,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方法】将猪瘟流行病学信息数据与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采用ArcGIS Desktop、ArcMapObjects、Delphi和DNAStar 6.0等软件工具,在中国数字地图空间数据的支持下,建立了猪瘟流行病学信息系统,并命名为CSFinfo。【结果】该系统包含754株中国流行毒株、554株中国CSFV E2基因序列和欧盟CSF参考实验室数据库的642株CSFV E2基因序列,使中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这种数据库的国家。【结论】CSFinfo可方便、快捷地对某地某时的CSF疫情进行查询,分析疫病发生规律;由于CSFinfo含有DNAStar6.0序列分析软件,可实现空间数据与基因序列分析应用的完整结合,是该系统的一大创新。CSFinfo的建立对CSF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对CSFV流行毒株总体分布、疫情发生发展趋势提供科学的统计分析手段,为政府CSF防控提供可靠的疫情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猪瘟病毒E2糖蛋白的立体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将增强型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HCI.V)E2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BlueBacHis2A质粒,与杆状病毒DNA共转染后经PCR鉴定获得了含有EGFP和HCLVE2融合基因(GFPTE2)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TE2-339,并将其感染sf9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亮绿色荧光.说明融合基因已初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