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5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为探讨Ca2+,Mg2+-ATP酶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过程中的作用,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再分为早期催醒组、中期催醒组和晚期催醒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脑区Ca2+,Mg2+-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大鼠在不同时期注射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大鼠不同脑区的Ca2+,Mg2+-ATP酶活性均被激活,且Ca2+,Mg2+-ATP酶活性的这种变化趋势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相一致。结果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作用可能与激活脑干和海马等脑区的Ca2+,Mg2+-ATP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赛拉嗪麻醉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将15只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处死,分离脑组织、制备脑神经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组、KCl组、赛拉嗪低剂量组和赛拉嗪高剂量组。用Fluo-3/AM负载,除对照组外其他组使用50mmol/L的KCl刺激,药物组加入药物,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荧光强度最低,赛拉嗪低剂量组较KCl组显著增加(P<0.05),赛拉嗪高剂量组较KCl组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Ca2+是赛拉嗪全麻作用的主要靶位之一,而且其中枢抑制效应与增加神经细胞内[Ca2+]i有关。  相似文献   
23.
藏獒俗称"中国神犬",最初来源于青海、西藏牧区,近年来通过内地繁养,藏獒的数量逐渐增多,但藏獒母犬每年只繁殖1次,养殖成本投入较大.如何有效地改良藏獒的品种、提高受孕率、减少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迫在眉睫.课题组在河南省藏獒协会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对河南省内大型藏獒养殖基地进行藏獒的发情鉴定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得出了藏獒发情配种规律.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将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氯胺酮复合安定及速眠新Ⅱ联合戊巴比妥钠三组麻醉药,对小型猪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将18头中国试验用小型猪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肌肉注射猪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0.15 mL/kg体重;第二组氯胺酮(8 mg/kg体重)复合安定(1 mg/kg体重),肌肉注射;第三组速眠新Ⅱ0.1 mL/kg体重、戊巴比妥钠10.5 mg/kg体重,联合肌肉注射.试验结果表明,XFM组和速眠新Ⅱ组与氯胺酮组相比对体温和呼吸影响小;XFM组与其他两组比较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时间长,苏醒期短;氯胺酮组和XFM组与速眠新Ⅱ组相比麻醉镇痛、镇静、肌松效果好.综合评价XFM组与其他两组比具有对小型猪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影响小,麻醉时间适中,麻醉效果确实,镇静、镇痛、肌松效果均衡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正>东北农业大学兽医外科教研室针对国内外生物学、比较医学、畜牧学、生物工程及兽医临床诊疗等领域尖端的科学研究及临床诊疗在此方面的迫切需要,研制猪复合麻醉剂[1-2],该合剂主要由噻环乙胺、赛拉嗪、强痛宁等成分组成[3]。适用于肌肉注射,麻醉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均衡。本文旨在通过外科手术诊疗对猪复合麻醉剂麻醉效果的影响试验,为临床应用该复合制剂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6.
针对国内外缺乏兔专用的复合麻醉剂的现状,课题组将右美托咪定、氟哌利多、布托啡诺进行复合,采用肌肉注射麻醉家兔,并记录麻醉时间,观察制剂对兔的镇静、镇痛、肌松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注射该复合制剂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在麻醉初期略有降低,但均在生理耐受范围内;麻醉诱导期为4.39±0.81 min,麻醉维持时间为60.71±4.59 min,苏醒期为20.05±3.15 min;镇静、镇痛及肌松效果均衡良好,可供50 min的良好化学保定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29.
探讨Ca2+,Mg2+-ATP酶与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麻作用的关系,以判断该酶是否为该制剂作用的靶位之一。选取84只SD大鼠,先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高剂量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组(腹腔注射7.5mg/kg)和低剂量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组(腹腔注射5mg/kg),每个剂量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I组和恢复Ⅱ组等3个亚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5min后断头取材;麻醉组、恢复I组和恢复Ⅱ组分别在翻正反射消失即刻、翻正反射恢复即刻和大鼠可直线爬行后断头取材,在生理盐水冰面上取脑,用4℃生理盐水将脑上的血迹冲洗干净,迅速分离双侧大脑皮层、海马、小脑、脑干、丘脑,立即液氮冷冻。制备脑粗突触体,采用比色法测定ca2+,Mg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的全麻作用与抑制小脑和丘脑突触体Ca2+,Mg2+-ATP酶活性相关,此酶可能是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麻作用的靶位之一。  相似文献   
30.
在动物疾病诊疗过程中,良好的镇痛效果是保证外科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可以避免和减少动物手术中死亡,同时也是多种手术术后护理的主要内容。近些年来,鉴于人们对动物保健的重视,以及动物麻醉药物和方法的快速发展,麻醉性镇痛药在国内外动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物种属差异及兽医师水平不同,有时会遇到诸如药物选择不当、药物过量、药物过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理、在临床医学领域与动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其耐受性和成瘾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这类药物更好地应用于动物的疼痛治疗和复合麻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