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51篇
  52篇
综合类   485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为探究杉木纯林引入观光木转化为异龄复层林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观光木纯林、杉木纯林和杉木林下套种观光木形成的杉木×观光木异龄复层林为对象,测定了3种林型下林分生长、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等指标,分析杉木×观光木异龄复层林林分结构、林木生长和土壤肥力质量特点。结果表明:1)异龄复层林中观光木和杉木的树高、胸径分别为5.3 m、2.52 cm和18.56 m、20.19 cm,显著高于纯林;2)3种林型间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异龄复层林相比较纯林,土壤密度降低4.84%~11.94%,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10.29%~22.27%,持水量增加8.62%~34.54%,有效改善了土壤孔隙结构和持水状况。3)各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及速效养分与观光木、杉木纯林均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各养分含量分别比杉木、观光木纯林高出7.87%~41.31%、14.32%~53.57%,各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由大到小呈现为:异龄复层林、杉木纯林、观光木纯林。4)异龄复层林中C∶N、C∶P平均值分别为16.62、61.46,均低于杉木和观光木纯林,促进了土壤中N、P的有效释放。因此,在异龄复层林中观光木获得更适宜其生长的良好的遮阴环境,2个树种间形成生态位互补,提高了空间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树木生长。异龄复层林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且明显高于纯林,在杉木林中套种观光木能加快土壤微生物的转化和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92.
以籼型常规稻华航38号为材料,设置了T1(CK、不施肥、一季稻+冬闲、稻草移走)、T2(NPK全量、一季稻+紫云英、稻草移走)、T3(NPK全量、一季稻+紫云英、稻草还田)、T4(NP全量、K减半、一季稻+紫云英、稻草还田)、T5(NPK全量、一季稻+冬闲、秸秆全部移走)、T6(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秸秆全部移走)、T7(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秸秆全部还田)、T8(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稻草还田)、T9(NP全量、K减半、一季稻+油菜、稻草还田)共9个种植和秸秆还田方式组合处理,通过2016—2019年定位试验,考察了各处理对一季稻产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肥处理,施N、P、K肥在2016和2017年对一季稻产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提升效果不明显;待土壤基础地力耗竭后,2018和2019年分别增产53.65%和21.93%,且均达显著水平(P<0.05);除2018年外,冬种油菜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或移走处理在水稻产量、株高、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方面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主要通过调节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影响产量形成;冬种绿肥+稻草还田条件下,减量施钾50%依然能使一季稻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农用酵素处理对提高葡萄耐铝性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以2个砧木品种"贝达"和"通化-3"葡萄为材料,采用管道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铝胁迫下农用酵素对葡萄膜脂过氧化产物及耐铝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用酵素处理后,葡萄的SOD活性与POD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以及MATE相对表达量低于胁迫处理前1 d;H2 O2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STOP1相对表达量低于铝胁迫处理14 d,根系活力高于铝胁迫处理14 d.农用酵素处理后葡萄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受害程度和耐铝毒相关基因表达量均下降,可见农用酵素在缓解铝毒对葡萄的伤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葡萄的耐铝性.  相似文献   
94.
开展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的差异研究和综合评价,能为今后森林康养林的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2019年秋季(9-11月)森林康养旅游高峰期,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中毛竹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枫香林、杉木林和枫香杉木混交林5种林分,并设置无林地对照组,分析人体舒适度、空气富氧度、负离子保健浓度和植物精气4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林分的保健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林分的人体舒适度均处于Ⅰ级非常舒适水平,其中杉木林最佳(2.70),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Ⅱ级舒适水平。2)5种林分和无林地对照组的空气富氧度均处于Ⅱ级较高水平,其中枫香杉木混交林的O2浓度最高(21.17%),且5种林分的O2浓度均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95%)。3)5种林分的负离子保健浓度均处于Ⅲ级较适宜水平以上,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负离子浓度(7 234个·cm-3)约为其他林分的3~5倍,处于Ⅰ级很适宜水平,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Ⅳ级不适宜水平。4)5种林分的植物精气相对含量均较低(<10%),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精气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林分。5)根据隶属函数值大小,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强弱依次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0.75)>枫香杉木混交林(0.61)>杉木林(0.57)>枫香林(0.46)>毛竹林(0.44)>无林地对照组(0.00)。在秋季,5种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均优于无林地对照组,尤其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非常适合游客进行森林康养游憩。  相似文献   
95.
舒兰县沙河子水库,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水面海拔高度263~278米。该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3.5℃,据1957~1974年统计,气温稳定在15℃以上的天数仅98.4天,5~9月份积温2,400~2,900℃。苗种培育期仅100天左右(6月初~9月中旬)。因此,一般要在6月中下旬才能进行家鱼人工繁殖,从而给培育大规格鱼种,实现养鱼增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探索家鱼提早孵化途径,  相似文献   
96.
莫希 《湖南林业》2014,(5):36-36
开心果 单是名字听了就让人心情放松。开心果学名绿元宝,不仪好看,还能吸收电脑辐射。开心粟喜欢温暖与湿润的环境,最好放在通风处,可经常向叶面喷水,但不要让盆中有积水。  相似文献   
97.
普洱咖啡发展经历了试验试种期、规模发展期、萎缩回调期、快速发展期4个阶段,分析产业现状,提出用精品咖啡带动和提升普洱咖啡口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8.
为了能够选育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采用微波对其孢子悬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辐照处理后,筛选出一株能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菌株B40 1,在最适产酶条件下,该突变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力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69.9%、110.0%。  相似文献   
99.
莫海鲜 《现代园艺》2014,(10):219-219
首先针对人工造林更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其次提出了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促进人工造林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荔浦县龙怀乡柑橘发展迅速,2013年全乡种植柑橘面积503.53 hm^2,柑橘总产量11 207 t;主栽品种是夏橙和沙糖橘,优化了品种结构,目前主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杀虫灯、黄板、三避、留树保鲜”等先进技术.但是,存在集约经营化程度低、柑橘苗木市场混乱、柑橘黄龙病威胁严重等主要问题.今后应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柑橘产量及品质,重视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工作,规范柑橘苗木市场,建立柑橘专业合作社,发挥品牌效益作用等主要措施,把荔浦县龙怀乡柑橘产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