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287篇
农学   182篇
基础科学   197篇
  154篇
综合类   1180篇
农作物   139篇
水产渔业   176篇
畜牧兽医   592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自从1973年石明松在农垦58田中发现光敏核雄性不育系农垦585,至今已有24年,人们对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状表达的环境(生理环境和生态环境)条件及遗传规律进行了诸多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水稻除具有光敏核雄性不育外,还存在温敏核雄性不育和光温互作核雄性不育。在光敏不育中又分为长日不育(如农垦585)和短日不育(如宜D01S)在温敏不育中又分高温敏不育(如安农S—1)和低温敏不育(如go543S)等。就其遣传规律而言,以往的一些研究多依据一时一地杂交、回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井人为将结实率划段分成不育株、半育珠和可育株,去…  相似文献   
992.
藉2004年盛夏难得的14~16℃低温条件,对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在自然低温下的育性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能导致花粉不育度的明显降低,而且14~16℃的低温,不仅能使花粉不育度降低,而且还能诱导一定程度的自交结实;育性温度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四期(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相同低温的条件下,短日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度大大降低.对低温不敏感的不育系G103,在短光作用下败育也较彻底.对短光不敏感的不育系是理想的不育系.不同株系间在低温下育性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自然短日低温条件下,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生物量的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越冬前的形态建成是油菜苗后期乃至整个生长中、后期的物质基础,叶片是该期最重要的营养器官。为了明确油菜植株的形态结构要素与器官生物量的关系,以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设置品种和肥料试验、品种、肥料和密度试验、品种试验,越冬前测定油菜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分析油菜主茎叶片形态参数与叶片干物重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建模后以独立试验数据检验,除短柄长、叶切角和叶弦角、不施肥品种叶片干物重分配系数值(partitioning coefficient of leaf blade dry weight,CPLB)误差较大外,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观察值与模拟值一致性较好,所建模型可靠性较高,具有一定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994.
Penicillium expansum是果蔬采后主要的病原真菌,对果蔬的贮藏具有极大的危害,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苹果(Malus domestica)青霉病菌进行了分离及rDNA-ITS法鉴定,确定为P.expansum;利用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处理病菌,通过孢子萌发率、芽管长度、菌丝扩展速度等指标以及苹果接种实验,研究了外源NO与P.expansum发育及致病力的关系,并通过进行胞内活性氧水平、蛋白质羰基化、丙二醛(MDA)及ATP含量的检测,对NO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外源NO可以显著抑制P.expansum的发育,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抑菌机理可能是通过诱导P.expansum胞内活性氧积累引起氧化损伤.本研究为果蔬采后病原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苏南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州中心。为明确该地蔬菜作物病毒病种类和发生趋势,采用分子生物学核酸检测的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采自江苏南京、无锡、镇江、苏州和常州主要蔬菜作物的232份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鉴定,共检出12种病毒。其中,南京检出7种病毒,无锡检出4种,镇江检出2种,苏州检出6种,常州检出7种。茄科蔬菜中检出11种病毒,葫芦科蔬菜中检出9种,豆科蔬菜中检出7种,以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oMV)、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 CCY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和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 virus, PeVYV)检出率最高。鉴定的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 STV)、烟草扭脉病毒(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 TVDV)、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 TMGMV)和PeVYV在江苏省属首次报道。检测发现,苏南五地(市)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有的多达5种病毒复合侵染,PMMoV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出现频率高且分布范围较广。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苏南五地(市)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的种类、分布和发生趋势,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由半裸镰刀菌引起的高粱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为了有效地抑制高粱枯萎病的发生,筛选出对该病害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生防菌株。从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壤中分离出33种生防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33种菌株中筛选出对半裸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并进行盆栽高粱接菌试验,通过高粱枯萎病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调查,筛选出4种拮抗细菌Y+8、7、10+8-20、Y+6,其平板抑制率分别达到83.55%、85.87%、85.67%、89.33%;生防菌接菌高粱的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37.93%、30.77%、30.77%、42.33%,显著低于对照;病情指数分别为18.97、22.12、30.77、16.92。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4种生防效果较好的拮抗菌分别为Aquamicrobium、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4种生防菌在高粱叶片中诱导了H_2O_2等活性氧信号的产生,显著提高了高粱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PX),并提高了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此外,4种生防菌在防治病害发生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的酶活性。综上所述,生防菌株Aquamicrobium、芽孢杆菌(Bacillus)、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与芽孢杆菌(Bacillus)能够有效地增强高粱防御系统,增强土壤酶活性,抑制高粱枯萎病的发生,在高粱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综述了五种重要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聚乙二醇法,基因枪法,花粉通道法和电激穿孔法)及其应用,并阐述了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抗除草剂,抗逆性和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8.
平贝母为一味传统中药,但其产量却受繁殖系数低等因素限制。因而为筛选出平贝母鳞茎再生的最佳离体培养体系,本文分别研究了外植体种类,激素的不同浓度和组合以及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泥鳅腐皮病的病原与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长沙市郊区串腐皮病的泥鳅分离到三株细菌,人工感染可复制本病。病原菌都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单极生鞭毛运动,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溶血,对弧菌抑制剂0/129不敏感,不利用L-组氨酸、L-阿拉伯糖、L-精氨酸和水杨苷作为唯一碳源,被鉴定为运动型产气单胞菌的温和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sorbria),用呋喃唑酮治疗人工感染泥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由于中华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逐渐增加、养殖集约化程度日渐加强,其病害也越来越多,有的已十分严重,给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甲鱼养殖模式,生产符合广大消费者需要的无公害甲鱼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于2004年在广东省东莞市好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