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舍饲条件下泌乳牦牛能量转化、氮、钙、磷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舍饲状态下用三头健康状况良好的泌乳牦牛 (体重 1 70 2 0 0kg ,年龄 6 8岁 )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用全收粪收尿法测定燕麦秸秆、5 0 %燕麦秸秆 + 5 0 %玉米粉、5 0 %燕麦秸秆 + 43.5 %玉米粉 + 6 %菜籽饼 + 0 .5 %食盐三种日粮下泌乳牦牛对日粮氮、钙、磷的消化代谢率和日粮能量的转化率。结果表明 :干物质采食量 (DMI)与泌乳牦牛代谢体重 (W0 .75 )显著相关 (r=0 .992 ) ,干物质采食量可用公式DMI=0 .0 1 6W0 .75 + 2 .6 4Y来计算 (其中Y代表含脂率为4%的标准奶 ) ;可消化粗蛋白 (DCN)用于泌乳的效率为 0 .2 0 ;能量代谢率 (q)为 0 .48,代谢能(ME)用于泌乳的效率为 0 .46 ;三种日粮下 ,畜体日增 (减 )重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52.
<正>地处东昆仑山北支的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较为封闭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环境条件,完好保存着青藏高原原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区内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拥有独特的岩溶地貌和高山湖泊,广布多年冻土及冰缘地貌。而尤为重要的是,这里栖息着种类多、数量大的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拥有慑人心魄的野性之美和自然之秀,是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认识生物间制约联系和生态变化规律的理想场所。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这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53.
在高寒地区,通过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来提高草地生产力的生产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增施氮肥,均能达到增产目的。针对Ⅲ组分混播组合最佳施N量是113kg/hm2,对Ⅳ组分混播组合最佳施为N75kg/hm2。且该施肥水平下组合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Ⅳ组分混播组合优于Ⅲ组分混播组合,且施肥后效均显著。从产量角度看,组合: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冷地早熟禾(组合Ⅲ)的适宜刈割期为9月份,而其他组合应在8月份。  相似文献   
54.
同一日粮下泌乳牦牛与干奶牦牛消化代谢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日粮条件下,对泌乳牦牛和干奶牦牛的消化代谢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泌乳牦牛和干奶牦牛体内,日粮消化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能量代谢率间差异极显著(P<0.01);蛋白质代谢在干奶牦牛体内为正平衡,而在泌乳牦牛体内为负平衡;在干奶牦牛体内,钙、磷代谢均为负平衡,而在泌乳牦牛体内,钙为正平衡,磷为负平衡。  相似文献   
55.
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模拟增温试验和模拟氮沉降试验,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栽培草地4类草地上各设置7组处理:对照[CK,0kg·(hm~2·a)~(-1)]、低氮Ⅰ[N_Ⅰ,8kg·(hm~2·a)~(-1)]、低氮Ⅱ[N_Ⅱ,24kg·(hm~2·a)~(-1)]、中氮[N_Ⅲ,40kg·(hm~2·a)~(-1)]、高氮Ⅰ[N_Ⅳ,56kg·(hm~2·a)~(-1)]、高氮Ⅱ[N_Ⅴ,72kg·(hm~2·a)~(-1)]、增温[W,0kg·(hm~2·a)~(-1)]、增温增氮耦合[W-N_Ⅰ,8kg·(hm~2·a)~(-1)],采用Li-6400光合仪,对各类草地优势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随氮沉降和增温的加剧,高寒草甸中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和针茅(Stipa capillata)的净光合速率先增加后减少,高氮沉降条件下,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女娄菜(Silene aprica)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2)高寒草原中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氮沉降而增加,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减少;3)栽培草地中披针叶黄华、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氮沉降量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4)在增温条件下,盐渍化草原中的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的净光合速率减少,高寒荒漠中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高寒荒漠与盐渍化草原过渡带中赖草(Leymus secalinus)的净光合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6.
在青海省铁卜加高寒地区,在不施肥、不灌溉和人工清除杂草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行距(20,30,40cm)和播种量(67.5,101.1和135kg/hm2)对野生扁穗冰草生长、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扁穗冰草田建植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因素处理对鲜重、株高、茎叶比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行距20cm,播种量67.5kg/hm2处理下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最大,分别为6 065.35和1 610.33kg/hm2。  相似文献   
57.
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异生物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水平主要取决于瘤胃的消化代谢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由瘤胃微生物决定的;瘤胃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具有降解芳香族异生物素的潜力,咀嚼有助于植物细胞壁脂化酚酸及其内容物的酚化合物的释放,释放后的代谢物大部分在瘤胃内被微生物代谢;瘤胃微生物糖酶的作用,使与细胞壁结合的酚酸以可溶性酯-糖单元的形式从牧草中释放出来,在肠道内微生物水解活动可引起植物中自然存在的结合态酚酸释放成游离态;细胞壁酯化的p-香豆酸含量与体内细胞壁消化率、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半体内瘤胃纤维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草本植物的木质素含量与细胞壁降解率也常为负相关;异生物素对动物和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但在瘤胃的厌氧微生物作用下,通过水解、还原、取代和脱羧等反应,异生物素发生生物转化和矿化,其还原代谢产物的毒性远低于其前体物.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刍家畜消化道中的释放代谢机制的研究,为其代谢物在尿液中的排泄含量作为反刍动物采食量的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和机理从代谢水平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以澜沧江中游漫湾和大朝山库区的17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空间分析,利用1999—2009年的SPOT VEGETAION逐旬遥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分析了梯级水电站库区近11a的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趋势,同时应用SWAT模型研究该区域小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进而探究1999—2009年研究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整个研究区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对近11a间NDVI趋势分析发现,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78.41%,只有12.37%的区域发生了减小;在年内,整个研究区月径流输沙集中于5—9月,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在年际变化方面,年均泥沙产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在时间上变化较不明显,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多分布在研究区的中南部;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空间上,植被NDVI与径流产沙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尤其植被NDVI与产沙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2=0.611,P0.01),在时间序列上,植被NDVI与径流产沙量的关系则不显著(r2=0.315,P0.01)。  相似文献   
59.
不同基质对护坡绿化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高速公路边坡的土壤环境条件,利用室内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5种不同基质对护坡草本植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草群生长速度随基质中有机肥(堆肥)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基质厚度对草群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基质中添加堆肥物可以显著提高草群的高度、密度和盖度(p<0.05),基质厚度的增加也可以提高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密度(p<0.05);土壤基质中添加堆肥物可以显著提高草群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p<0.05),但使草群的根茎比显著下降(p<0.05),随着基质厚度的增加,草群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不断增加,草群根茎比不断下降(p<0.05)。因此对高速公路护坡植物而言,土壤基质中污泥堆肥物的含量应适中,土壤基质的厚度应充分,以保证植被根系良好生长,提高坡面植被的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60.
不同草灌配比对泌桐高速公路护坡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泌桐高速公路典型边坡分别建立自然恢复样地、单一狗牙根播种样地和5个不同播种密度的草灌混播样地,调查统计植物种类分布和植物功能群类型,研究播种密度对群落的数量特点和多样性指标的影响,对不同样地之间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1)样地植物豆科、禾本科、菊科的植物所占比例较大,根据优势种变化,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将草灌混播样地划分为:狗牙根草地(300~400株/m2)、狗牙根与紫花苜蓿共生草地(500~600株/m2)和紫花苜蓿草地(700株/m2);2)群落密度、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均随着草本播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并在草本播种密度700株/m2样地处达到最大;3)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单峰形变化,在草本播种密度500株/m2样地达到最大;4)随着播种密度增加,不同样地与自然恢复样地(BL)的相似性指数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决定群落差异的因素是人工播种组成成分,而与播种密度无关;5)草本播种密度大于500株/m2时,播种密度对群落高度、盖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影响无差异。选择合适的草种配比和合理的播种密度,可以节约成本,实现最佳的边坡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