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5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氮素(N)是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草地生态系统第一生产力的重要限制性养分之一.陆地生态系统N素的可利用性由土壤N素的转化速率决定,其中包括氨化和硝化2个重要过程.准确测定N素在各转化过程中的量,对于估算陆地生态系统N转化非常重要.稳定性同位素15N由于其安全、准确且不干扰自然生态系统等特点,近年来在生态系统N循环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常用方法包括15N自然丰度法、15N还原法、15N库稀释法和15N示踪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15N库稀释法和15N示踪法的详细操作流程并综述了其在草地生态系统应用的最新进展,分别从不同草地管理方式(增施氮肥、放牧、火烧和刈割等)和全球气候变化(增温、增雨、大气氮沉降和CO2浓度升高等)对草地生态系统N转化过程的影响进行论述.同位素15N在草地生态系统应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森林、农田以及其他陆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2.
为评价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Po apratensisL.)的坪用特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山西20个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进行试验评价。通过对出苗期和成坪期的观察以及生长速度、再生速度、盖度、密度、质地、色泽、均一性、越冬率等指标的测定,对其坪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的野生草地早熟禾出苗早、成坪速度快;沁水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越冬率、密度和盖度高于对照和其他野生居群,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质地最佳,五台和沁水Ⅱ居群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居群(P<0.05)。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综合质量表现均衡且分值较高,适宜作为草坪草种植,是推广应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3.
<正> 谷实类饲料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动物饲料以谷 实类作物为主。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工艺不断 提高,谷实类饲料预处理工作将变的更加重要。 饲料加工方法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这些方法 的复合式,微生物发酵也被包含其中。饲料加工的目 的有的是为了改良物理形式或颗粒大小,有的是为 了防止被损害,有的是为了从一种种子或植物分离 某些特有的部分,有的是为了改善口感,或有的是为 了钝化有毒物质或抑制营养物质的因素。有些情况 下,饲料处理的内容也可能主要是包括如何改进饲 料加工机械处理饲料的能力,例如,对成捆的干草截 断和研磨的处理。在这里我们把谷实类处理的方法 分为冷和热处理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盐酸脱绒处理对白羊草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浓度(V/V)为30%、40%、50%、60%和70%的盐酸分别处理0、1、5、10和15min,分析其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盐酸浓度及浸种时间均对白羊草种子活力具有极显著(P0.01)影响。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平均发芽时间则逐渐增大;盐酸浓度为30%~60%时,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浸种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70%盐酸浸种时则呈下降趋势。[结论]轻度盐酸浸种能有效提高白羊草种子的活力,但过度盐酸浸种则相反。浓度为30%的盐酸浸种1min时对白羊草种子活力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试验以山西3个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HY居群、YX居群、QS居群)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250 mmol·L-1、300 mmol·L-1)胁迫处理26 d后,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质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光合参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3个野生优异居群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HY居群、YX居群和QS居群的RWC和S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Pro含量均呈升高趋势;SOD活性和SS含量在YX居群、QS居群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HY居群则呈持续升高趋势。3个居群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随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在0~150 mmol·L-1NaCl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200~300 mmol·L-1NaCl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3个居群草地早熟禾的耐盐性:HY居群 > YX居群 > QS居群。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晋北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设置不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4个不同放牧强度试验,研究短期放牧强度下羊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放牧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多度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高度与盖度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在中度放牧最高,重度放牧时最低;植物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变化,中度放牧时最高,分别为757.04 g·m-2和398.37 g·m-2,植物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草地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短期放牧下中度放牧的植物群落多度、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最高,轻度放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下生物量最高,重度放牧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较低,因此适度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地植物群落稳定。  相似文献   
107.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达乌里胡枝子酶促防御系统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选用来自山西的6个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研究植物叶片含水量、膜脂过氧化物和保护酶活性变化来探索不同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在水分胁迫下和复水后酶促防御系统与抗旱性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达乌里胡枝子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植株相对生长率逐渐下降,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复水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SOD、POD、CAT 3种酶活性比复水前低,而且比对照低,降低幅度最大的是SOD酶,其次是CAT和POD酶。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阳泉、交口生态型MDA积累少,细胞膜受到伤害较轻,3种酶彼此协调保持酶系统的防御能力较强。抗旱性弱的沁水、沁源生态型MDA积累较多,细胞膜受到伤害较重,POD、CAT两种酶相互协调作用,而SOD同POD、CAT协调性较差。6个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的抗旱性由强到弱顺序是:阳泉>静乐>太谷>交口>沁水>沁源。  相似文献   
108.
以15份山西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为材料,待其长至4~5片真叶时,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21 d干旱及7 d复水处理,取样测定植株存活率、相对生长率(RGR)、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并根据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幼苗的存活率、RGR、RWC和SOD活性下降,Pro、MDA含量则上升。复水后,各指标均有所恢复,但未能恢复至胁迫前水平。抗旱性综合分析将参试草地早熟禾分为3个类群,其中沁水Ⅱ、浑源Ⅰ、沁水Ⅰ、五台、浑源Ⅱ、应县、广灵和灵丘8个居群为Ⅱ级中等抗旱,垣曲、宁武、霍州、忻州、五寨和灵石6个居群为Ⅲ级弱抗旱,屯留居群为Ⅳ级不抗旱居群。沁水Ⅱ居群的隶属值最大,可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09.
以来自山西与河南的8份达乌里胡枝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价值以及木质化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分枝期到结实期,粗蛋白质(CP)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8个居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大(60.48%~66.75%),8个居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8个居群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上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升高,差异显著(P0.05)。达乌里胡枝子牧草生长发育早期,植株幼嫩,ADF和ADL含量低,易消化;生长发育后期,植株老化,ADF和ADL含量增加,消化率降低。来自河南2个居群的CP含量较低,植株木质化程度较高,8个居群中地处最北的山西右玉居群ADL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10.
以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CK)、25mmol/L、50mmol/L、75mmol/L、100mmol/L、125mmol/L和150mmol/L的NaHCO,和Na2CO3对其苗期进行胁迫,测定其根长、株高、相对生长率(RGR)和根冠比(R/T),以确定其耐碱胁迫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碱性盐胁迫下,芨芨草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P〈0.05);与NaHCO3相比,在Na2CO3的胁迫下,芨芨草的株高、根长、相对生长率、存活率受到的影响较大。低浓度的NaHCO3对芨芨草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a2CO3却严重抑制了芨芨草的生长。在相同浓度下,Na2CO3对芨芨草的伤害程度大于NaHCO3且对根系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