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41.
《家畜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内容改革、病例的应用、实习报告改革、实验考核方式改革、实习方式改革等办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验效率,加强锻炼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
今年入汛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大片土地被淹。洪水期间,淹死的畜禽尸体暴露在地面或水面发生腐烂,加上腐烂的植物、杂物及人畜粪便池满外溢等,污染了水源、环境;水中及地下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中间宿主等被洪水冲刷出来,使之有...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鸡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总结禽流感病毒抗体在藏鸡体内的消长规律,制定最佳的鸡场禽流感免疫程序。对林芝市西藏农牧学院临床兽医楼养殖的86只藏鸡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并按程序完成三次免疫后每隔2周随机对接种过禽流感疫苗的20只藏鸡进行抗体检测,检测直至完成最后一次免疫后第28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数值,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抗体效价。血凝抑制实验表明,31日龄藏鸡完成三次禽流感疫苗免疫,经2周后,抗体水平迅速上升,第10周抗体水平达到高水平并维持至第20周,直到第24周,抗体水平降至临界值4log2附近;ELISA试验表明,31日龄藏鸡完成三次禽流感疫苗免疫,经2周后,抗体水平迅速上升,第10周至第20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持续保持在一定高水平。18周开始,抗体水平开始逐渐下降,直至第28周,抗体水平降至临界值50%附近。31日龄藏鸡完成三次禽流感疫苗免疫第4~24周,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检测所有藏鸡血清中抗体效价平均值都在标准值4log2以上,抽检合格率均大于标准值70%;ELISA试验结果表明抗体数值(PI)均在标准值5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按本防疫程序防疫禽流感后,有效抗体在藏鸡体内维持时间为5个半自然月,建议第24周进行下一次免疫。  相似文献   
44.
从西藏农业遗传资源的状况出发,研究了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对农业遗传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存在的缺陷,特别是西藏的法律体系的缺陷,分析了用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特别是专利制度保护农业遗传资源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用专门的农业遗传资源法律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5.
高纯度牦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高纯度的牦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对牦牛子宫内膜使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牦牛子宫内膜在37℃条件下,以2 g/L的胶原酶Ⅱ消化2.5 h,更换新鲜消化液继续消化2.5 h,消化效果好;用74 μm滤网过滤,再经400 r/min离心和自然沉降去除上皮细胞,可分离得到大量的单个细胞,所得细胞贴壁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2种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这2种形态的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不表达角蛋白。结果证明已成功分离到高纯度的牦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46.
研究大戟狼毒不同部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戟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杀螨活性高于根的其他溶剂和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该提取物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质量浓度为1mg·mL-1时,24h后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2.73%,对卵的效果相对较差,质量浓度为4mg·mL-1时卵的校正死亡率为55.21%。进一步对大戟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及生物活性跟踪测定发现:萃取物中石油醚相的活性明显大于氯仿相和甲醇相;对石油醚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16个流分,其中以第11个流分杀螨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1mg·mL-1时,24h后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67%,质量浓度为4mg·mL-1时卵的校正死亡率为66.33%。  相似文献   
47.
为建立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 tase,hTERT)导入原代培养的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um epithelial cells,EECs),经G418筛选培养,以获得一株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TERT-EE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生长周期、凋亡情况及倍体情况;利用MTT法检测其血清依赖性;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克隆形成能力;裸鼠致瘤实验检测其成瘤性。结果显示:hTERT-EECs处于S期的细胞(43.2%±2.3%)大于2代EECs(38.7%±1.2%),差异显著(P0.05);hTERT-EECs的凋亡率(1.1%±0.2%)明显低于2代EECs(3.6%±0.5%)(P0.05);倍体分析结果表明hTERT-EECs为二倍体细胞;血清依赖性检测证明hTERT-EECs仍有血清依赖性;软琼脂中无克隆形成能力;对于裸鼠无致瘤性。证明hTERT-EECs具有更强的生长活性,基本属于正常细胞,不具有潜在致瘤性。  相似文献   
48.
为建立大肠埃希菌O_(111)黏附牦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致炎模型,体外分离、培养牦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5d后,加入大肠埃希菌O_(111),通过计算细胞上细菌的黏附数量研究细菌数量和孵育时间对黏附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黏附条件,通过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质量浓度变化来鉴定模型。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为1×10~5 CFU/mL、孵育时间为120min是黏附的最佳条件。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60、90、120min组TNF-α、IL-6、IL~(-1)β的质量浓度显著升高,致炎效果明显,表明致炎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49.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在不同生长时期小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个不同生理时期(出生后5d,15 d,30 d,60 d,妊娠1d,妊娠4 d,妊娠6 d,妊娠9 d,妊娠15 d,妊娠18 d)小鼠子宫MHC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图像分析。各检测期子宫均见MHCⅡ表达,其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皮细胞,其他部位基本无表达。出生后5、15、306、0 d,随着日龄增加,表达依次增强,差异显著(P<0.05)。其中60 d,MHCⅡ表达最强,但进入妊娠期MHCⅡ表达减弱。妊娠1 d、妊娠4 d、妊娠6 d、妊娠9 d这几组间MHC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妊娠18 d与其他组均差异显著(P<0.05),MHCⅡ表达量最低。不同生长时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上均有MHCⅡ表达,具备了成为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而推测子宫内膜细胞可能具有抗原呈递作用,其在不同生理期的生殖免疫中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乳酸杆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对犊牦牛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所致小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治疗机制,本研究将24头健康犊牦牛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 coli O78)、低LAB组(E.coli O78+1×107 CFU LAB)和高LAB组(E. coli O78+1×1011 CFU LAB)。HE染色评估犊牦牛小肠病理变化,并计算小肠各肠段肠绒毛长度(VH)与隐窝深度(CD)比值(V/C),Western blot检测小肠黏膜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E. coli O78处理的模型组犊牦牛小肠绒毛排列紊乱,隐窝深度增加,且界限模糊,黏膜固有层和下层有炎性细胞浸润,经LAB干预治疗,犊牦牛小肠绒毛组织病理结构得到改善。2)模型组小肠VH指数与V/C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随着LAB干预治疗剂量增加,小肠VH指数和V/C比值升高,其中高LAB组VH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低LAB组(P<0.05),同时高LAB组V/C比值显著高于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