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结构蛋白比较及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DS-PAGE对分离自广东、四川和北京等地区鸡毒支原体及抗生素压力下诱导的耐药鸡毒支原体进行了结构蛋白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分离的鸡毒支原体结构蛋白存在差异,而共同之处是在75KD、55KD、29KD和26KD处都出现了高表达的蛋白条带,与诱导耐药株结果一致.用自制的2株特异性兔抗MG多克隆抗血清对鸡毒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及实验室诱导的耐药鸡毒支原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印迹结果显示所有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在分子量大小约75KD和55KD均出现特异条带.  相似文献   
52.
大肠杆菌外排泵系统基因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肠杆菌AcrAB外排泵系统acrA、acrB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获得的表达产物AcrA、AcrB蛋白分别免疫兔,制备相应的抗体,建立大肠杆菌外排泵表达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扩增AcrAB外排泵系统acrA、acrB基因片段,扩增片段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 pET-41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于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AcrA、AcrB纯化后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AcrA、AcrB抗血清,并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分析。纯化的AcrA、AcrB蛋白分别按不同的浓度包被酶标板,与不同稀释倍数的抗血清反应,通过ELISA检测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及抗体稀释度,初步建立大肠杆菌外排泵表达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结果】成功克隆和表达了 acrA、acrB基因片段,经 SDS-PAGE检测表明两种表达产物 AcrA、AcrB均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AcrA、AcrB抗原蛋白最佳包被浓度分别为 1.0μg?ml-1和0.5μg?ml-1,抗AcrA、AcrB血清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800和1﹕400。用初步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8株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外排泵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分别用两种蛋白作包被抗体检测外排泵表达水平的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大肠杆菌AcrAB外排泵系统AcrA、AcrB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抗体,分别用两种抗体包被酶标板,并建立了大肠杆菌外排泵表达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对8株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53.
沙拉沙星对实验性感染猪链球菌病及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兽医临床合理应用沙拉星(Sarafloxacin)提供理论依据,就其对实验性感染猪链球菌 病及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进行了研究。以试管2倍稀释法测得沙拉沙星对兰氏C群类马链球菌(C55120)和猪大肠杆菌(O55)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0.8mg/L及0.05mg/L。肌注给药对猪链球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的试验性治疗结果不明,低、中 高剂量沙拉沙星组2.5、5、10mg/kg)及环丙沙星组(5mg/kg)用药5d(每隔12  相似文献   
54.
兽用抗生素头孢噻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头孢噻呋 (Ceftiofur,其钠盐的商品名为NAXCEL○R,盐酸盐的商品名为 EXCENEL○R)是美国普强公司于 80年代开发成功的兽医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其分子式为 C19H17N5O7S3 ,化学名为 [6 R-[6α,7β(z) ]]7- [[(α-氨基 - 4 -噻唑基 ) (甲氧亚氨基 )乙酰 ]氨基 ]- 3- [[(2 -呋喃羰基 )硫代 ]甲基 ]- 8-氧代 - 5-硫杂 - 1-氮杂双环 [4 ,2 ,0 ]辛 - 2 -烯 - 2 -羧酸 ,结构式见图 1。该药 1988年在美国首次上市 ,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活性和药动学特点 ,陆续被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正式批准用于肉牛、奶牛、马、猪、羊的呼吸道…  相似文献   
55.
伊维菌素微球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皮下注射伊维菌素 (IVM )微球悬液 (5 0mg/kg及 10 0mg/kg)和害获灭 (1%伊维菌素 ,0 5mg/kg) ,RP HPLC UV法定量 ,研究了IVM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害获灭皮下注射给药 ,药 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主要动力学参数为 :t1/2ka=7 2 4± 2 96h ;t1/2ke=36 38± 8 6 6h ;tmax=2 1 4 6± 4 82h ;Cmax=2 2 53± 2 32ng/ml;AUC =174 9± 318ng/1.h ,其动力学参数表现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且与其它动物有明显差别。微球皮下注射一周后 ,血药浓度呈较稳定状态 ,到第 4 2天 (高剂量组 )和第 32天 (低剂量组 ) ,血浆中测不出H2 B1a(低于 2 5ng/ml)。以房室模型拟合 ,微球高低剂量组均符合有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均表现显著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6.
为建立3种动物专用抗菌药(氟苯尼考、安普霉素和达氟沙星)在鸡肠道沙门菌的流行病学临界值(ECOFFs),本研究选取2017年分离自广东省各地兽医站和养殖场的166株鸡肠道沙门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3种动物专用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及NRI(normalized resistance interpretation)和ECOFFinder程序分析处理MIC数据,并最终确定氟苯尼考、安普霉素和达氟沙星对鸡肠道沙门菌的ECOFFs。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安普霉素和达氟沙星对沙门菌的MIC范围分别为2~>512、4~>512和0.015~64 μg/mL;MIC50和MIC90分别为256和>512、16和>512、0.5和16 μg/mL。氟苯尼考和安普霉素的MIC值呈明显的单峰或双峰分布,且界限明显,而达氟沙星的MIC值出现了不连续多峰分布。综合3种分析方法,最终确定氟苯尼考、安普霉素和达氟沙星的ECOFFs分别为16、16和0.125 μg/mL。本研究初步得到了3种药物在鸡肠道沙门菌的ECOFFs,为沙门菌耐药判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基因芯片在抗微生物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快速、平行、自动化的DNA测序及基因表达研究工具。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抗微生物药物提供了大量潜在靶位。因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抗微生物药学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之一。本文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靶位研究、病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病原菌的鉴定及其耐药性的监测以及新药筛选、用药个体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8.
氟苯尼考在猪的群体药动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临床消化道和呼吸道细菌性疾病猪 2 15头 ,其中原种猪 91头 ,杂交商品猪 12 4头 ;公猪 112头 ,母猪 10 3头 ;体重范围 5~ 4 1kg,平均为 18.6 8± 0 .4 7;日龄 6 3~ 117天 ,平均为 85 .2 4± 0 .78。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第 1组动物数量为总体数量的 2 / 3,共 14 6头 ,为模型组 ,用于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 ;第 2组动物数量为总体动物数量的 1/ 3,共 6 9头 ,为验证组。给药前测定每头猪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猪颈部肌肉注射 30 %氟苯尼考注射液 ,剂量为 2 0 mg· kg- 1体重。给药前采一次空白血浆及血清 (测定血清生化指标 ) ,给药后随机采样 ,每只猪采样 2~ 4次 ,就整个群体而言使采样时间均匀分布于药物的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内 ,采样时间为给药后 0 .183~ 4 8.36 7h,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应用 NONMEM程序处理所收集的数据 ,包括药时数据、猪只的体重、日龄、性别、种属及血清生化指标、对研究组数据拟合发现最佳药动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药动学参数随机效应及自身变异的最佳模型均为对数加法模型。体重对机体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 ,机体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基本呈线性关系。种属对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影响。把研究组得到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值应用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从主动外排机制、膜孔蛋白缺失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等几个方面探讨,临床分离的20株动物源性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分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0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gyrA83、gyrA87、parC80的突变率分别为95%、85%、55%。gyrA和parC共同突变的有11株,突变率为55%;20株多重耐药菌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主动外排机制,主要介导对部分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氟苯尼考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当添加外排泵抑制剂PAβN后多数菌株庆大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都降低了2倍~256倍。利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外排泵Acr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证实所有,临床分离菌外排泵表达都增高;20株分离大肠杆菌中,部分菌株缺失OmpC或OmpF蛋白,同时缺失这两个蛋白的只有3株。部分菌株OmpF蛋白条带附近存在有多重耐药相关蛋白(Mar)。本研究结果揭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高水平的耐药表型是主动外排机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及其它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洛美沙星对实验性鸡葡萄球菌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国内新近研制的氟喹诺酮类长半减期药物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对鸡葡萄球菌病的疗效进行了本研究。以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洛美沙星及对照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用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进行饮水给药5d的疗效试验。结果表明,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对鸡金黄色葡萄球菌C56011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125、0.25、1.0、32mg/L。25、50、100mg/L洛美沙星饮水给药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66.7%、80%、76.7%,有效率分别为90%、96.7%、96.7%。50mg/L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治愈率则分别为76.7%、80%,有效率分别为93.3%、96.7%。50、100mg/L洛美沙星及50mg/L恩诺沙星3个饮水给药组鸡的增重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