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疫苗行业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养殖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当今的养殖户已不再是产品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比以往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信息与技能,更热衷于学习与实践,在日趋广泛的产品选择中享有主动权。  相似文献   
32.
为了确定2019年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毒力特性,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分型鉴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形成浅灰色、半透明的有α溶血环的圆形细小菌落,镜检呈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结合生化试验、基因分型,确定该病原菌为猪链球菌2型,命名为HA2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HA21主要毒力基因分布为sly~+/epf~+/mrp~+,提示HA21为强毒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A21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但对阿奇霉素、卡那霉素等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33.
青岛市某鹦鹉场所饲养的鹦鹉于1996年8月爆发了一种以神经症状、腹泻、产蛋量下降等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12.5%以上。经流行病学调查、临诊检查、病原分离和鉴定,诊断为新城疫,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病。经采用紧急防疫措施、高免抗体治疗等,同时辅以抗生素治疗、补液盐调解鹦鹉体内电解质平衡,获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1.发病情况某鹦鹉场饲养虎皮鹦鹉(也叫澳州长尾鹦鹉,Budgerigarflegling)4000对。该场于1996年2月从一些小繁育场购进种鹦鹉,8月中旬(12月龄)时,突然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  相似文献   
34.
35.
用血凝抑制试验(HI)监测鸡新城疫(ND)-减蛋综合症(EDS)-传染性支气管炎(IB)三联、ND-EDS二联及ND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动态,结果表明,以上疫苗免疫鸡群后第16天HI抗体达峰值,维持2个月,至免疫后一年ND抗体不低于8Log2;EDS不低于6Log2,IB不低于8Log2。经t检验结果表明除EDS有两组差异显著外,各组之间免疫后一年,ND、EDS和IB血清抗体差异均极不显著  相似文献   
36.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从96年在青岛首次发现以来,陆续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病的报道。目前该病不仅在蛋鸡和种鸡育雏及育成期,而且在肉食鸡、小公鸡及产蛋期的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危害。去年10月份在广西禽病会上有关本病研究的论文很多,对其...  相似文献   
37.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96年9月份以来,青岛地区鸡群发生一种新病,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研究证明这种新传染病的病原是冠状病毒,因为它引起腺胃的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所以将此病暂定名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将青岛分离的病毒株定为QX株。我们利用QX株研究制备了油乳剂灭活苗,经区域试验和大田试验证明免疫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8.
将四株青岛地区分离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SH,J和M株)和传统的疫苗株H52株,分别接种于鸡胚,收获尿囊液,经甲醛灭活,按一定比例配合(每头份疫苗中含各株病毒的量不低于10^6个气管环组织半数致死量)以矿物油为佐剂制成多价油乳剂灭活苗,本苗接种于15日龄的雏鸡,免疫后30天保护率达到100%,而H120免疫后的鸡群仅获得80%的保护率,免疫后16天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免疫后190天,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39.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和东南亚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4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和东南亚分离株的S1基因5′端(含HVRⅠ和HVRⅡ)和N基因3′端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通过与公开的其他毒株序列问的比较和分析,对分离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个分离毒株分属于美洲、亚洲和欧洲3个基因群。其中一些毒株形成一相对独立的亚洲基因群,提示IBV在亚洲已存在相当长时间;另一些毒株则可能来源于欧洲和美洲或来源于不同毒株(包括疫苗株)基因间的重组。  相似文献   
40.
鸡肾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是肾脏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常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导致青年母鸡的尿石症,是鸡产蛋下降的重要原因。鸡肾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由Winterfield等(1962)首次报道,目前本病已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南斯拉夫、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传播,成为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国内早在1953年就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报道,吴志达等(1981)从上海地区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但未指出与肾病变的关系。都荣禄等(1982)在广东首先发现鸡肾变型传染性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