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蒋静 《绿色科技》2022,(7):120-122,125
以2018年为现状水平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及2035年,主要对凯里-麻江中心城区、乡镇供用水及节水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凯麻中心城区企业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至2030年节水潜力不大,凯麻中心城区现状节水水平在贵州省相对较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再生水回用率从现状零到规划水平年的2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开展的田间小麦咸水灌溉试验,研究了咸水灌溉对小麦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因素,灌水量3个水平W1、W2、W3(355、280、205mm),灌水矿化度4个水平S1、S2、S3、S4(0.7、3.0、5.0、7.0g/L)。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随灌水矿化度的增加,株高降低2.7%~16.0%,叶面积指数降低9.65%~28.28%、产量降低1.81%~27.02%、干物质减少15.66%~34.42%;在相同灌水矿化度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减少,株高降低1.37%~11.67%、叶面积指数降低14.07%~20.45%、减产7.31%~27.33%、干物质减少10.26%~49.04%。在充分灌溉(355mm)处理下,与0.7g/L相比3.0g/L处理对小麦各生理指标影响差异较小,株高相差小于1cm、叶面积指数减少7.6%、减产1.81%、干物质减少7.1%。因此,灌水量355mm和矿化度3.0g/L可应用于该地区小麦灌溉。  相似文献   
13.
有梦低回     
蒋静 《草原》2009,(1):83-83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RT-PCR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快速诊断犬瘟热感染的RT-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犬瘟热病死犬的脏器及感染犬体表采集样品进行了检测。为确定犬瘟热最佳的隔离检疫周期及采样部位,本研究对一例CDV攻毒犬感染病程收集的口鼻液、粪便、尿液样品进行了对比检测,结果证实粪便、口鼻液等易于获取的样品中CDV病毒滴度较高,并可在发病全程检测到,因此,它们可作为理想的受试样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盐碱荒漠花花柴植株体内Na+、K+离子分布规律,为探究花花柴对Na+、K+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是否具有稳定性,以及Na+、K+离子在植株体内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提供资料.[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五种不同盐碱荒漠中的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以及花花柴群落覆盖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Na+、K+离子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月份、不同样地花花柴各器官的Na+、K+离子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6~8月,各样地花花柴主茎中的Na+离子含量与对应样地土壤中Na+离子变化趋势相反,叶中的K+离子含量与对应样地土壤中K+离子变化趋势也相反,8~9月,各样地花花柴花器官中的Na+离子含量与对应样地土壤中Na+离子变化趋势相反,而K+离子含量则与对应样地土壤中K+离子变化趋势相同.(2)6 ~9月,各样地花花柴各器官中Na+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K+含量呈现下降趋势.(3)各样地花花柴植株中,托叶和叶中的Na+离子要高于其他器官,而K+离子则相反.[结论](1)花花柴主茎和叶分别对Na+、K+离子选择性吸收具有稳定性,受土壤环境中Na+、K+离子变化的影响不大.而花器官对土壤中的Na+离子选择性吸收具有稳定性,K+离子的吸收则主要依赖于土壤中所提供的K+离子含量的多少.(2)无论在土壤还是花花柴植株器官中Na+、K+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这说明Na+、K+之间的确存在“拮抗作用”.(3)各样地花花柴植株中,Na+离子主要分布在托叶和叶中,而K+离子则分布在主茎、分枝和花中.  相似文献   
16.
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由于在边坡加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多优越性,植物固土护坡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固土护坡工程中。植物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主要体现在植物的根系上,包括植物浅根将岩土体变成加筋复合材料的加筋作用,以及深根将浅层岩土体风化带锚固到深层稳定岩土上的锚固作用。为了揭示并评价植物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需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根系固土力学机制模型。本研究在分析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3个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模型:Wu氏模型、能量法模型和纤维束模型的应用条件、模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其环境适应性等,并展望了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模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模型角度深化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理论研究,为全面揭示植物护坡的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咸水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SWAP模型模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咸水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该文在2013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试验观测数据,对SWAP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对咸水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水分和盐分通量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WAP模型模拟值较好地反映了实测值的变化趋势,经过率定和验证后的SWAP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水盐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制种玉米的产量情况。在制种玉米苗期阶段,3种灌水处理40 cm以上土壤剖面的水分通量主要以向上为主;在灌水和降雨阶段,各处理土壤剖面的水分通量主要向下,且灌水量越大的处理,向下的水分通量越大;在土壤蒸发阶段,各处理60 cm以下土壤剖面的水分通量向下,且向下的水分通量逐渐减小。土壤盐分通量模拟结果与土壤水分通量具有类似的规律,60 cm以下土壤剖面的盐分通量主要向下,表明土壤盐分主要向深层土壤运移。研究结果可为该研究区域咸水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石灰岩发育的乔木林下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采集的喀斯特地区纯石灰岩发育的林下土壤,全部进行干筛分为>5、5—2、2—1、1—0.5、0.5—0.25 mm五个粒级,再将五个粒级的土壤分别湿筛,烘干后收集为>5、5—2、2—1、1—0.5、0.5—0.25 mm五个粒级。对五个粒级的土壤分别进行碳水化合物、胡敏酸、游离氧化铁铝、非晶质氧化铁铝和钙、镁的提取和测定,迅速将提取过胶体的土壤进行湿筛测定分解的各级团聚体含量,以此来分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各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经干筛后,团聚体含量高,团聚体以大粒径为主,小粒级含量低;土壤经湿筛后,团聚体含量减少不是很明显,组成也是以大粒径为主;胡敏酸对<2 mm粒级的团聚体的稳定性作用最大,游离氧化铁、铝对大团聚体(>5 mm)稳定性的作用最大;0—5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总体上好于5—20 cm土壤层;有机胶体对小粒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人接头蛋白LNK(hLNK)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克隆并包装含hiLNK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感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以建立稳定过表达hLNK的细胞系SGC-7901-hLNK(7901-hLNK);Western blot验证该稳转细胞系中hLNK的表达水平,平板克隆试验分析hLNK过表达对其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试验分析hLNK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对细胞内信号分子p-Jak2、p-Stat3、p-p38、Jak2、Stat3、p38的活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表达hLNK的人胃癌细胞株7901-hLNK得到成功构建,该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被抑制,且细胞中p-Jak2、p-Stat3水平显著下调.这一研究提示,hLNK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因子在胃癌中发挥作用,其主要通过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  相似文献   
20.
一、池塘准备(一)池塘条件池塘适宜面积1~5亩 ,水深1~1.5米 ,不渗漏 ,保水保肥性好 ,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无污染 ,排灌方便 ,配置增氧设备。与虾混养 ,还要求池塘有一定坡度 ,一般为1∶2.5~3 ,池底淤泥10厘米以下 ,并设置进水过滤、防逃设施。(二)清塘与施基肥鱼种放养前7~8天 ,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3~4天后注入新水 ,每亩施发酵过的有机肥100~150公斤作为基肥 ,以培育浮游动物和底栖饵料生物。二、苗种放养(一)虾塘内套养大口胭脂鱼1.虾苗(种)的放养按常规放养。2.大口胭脂鱼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