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68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20篇
  28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一、主要症状病蟹行动迟钝,往往十足腾空,在蟹的头胸部、腹部出现裂痕,无力蜕壳或仅蜕掉部分蟹壳,病蟹背甲上有明显的斑点,全身变成黑色最终死亡。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此病的蟹。  相似文献   
662.
从拟南芥中克隆热激蛋白基因HSP18.2的启动子区域,构建了由HSP18.2启动子引导的GUS融合基因,并经农杆菌介导导入籼稻愈伤组织中。对热激和常温条件下转基因籼稻愈伤组织中GUS活性的比较测定表明,HSP18.2启动子在热激条件下可驱动GUS报告基因在转基因愈伤组织中高效表达,而常温条件下GUS活性在检测水平以下,证明HSP18.2启动子在籼稻中对基因的调控十分灵敏。  相似文献   
663.
利用西藏生产上种植的11个春青稞品种(系)春播的试验资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系数为:千粒重(r2y=0.7900)>穗粒数(rly=0.6476)>有效穗数(r3y=-0.2119);直接通径系数为:千粒重(P2y=0.6587)>穗粒数(Ply=0.4539)>有效穗数(Ply=0.1847)。根据分析及结合西藏拉萨地区青稞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了拉萨地区春播青稞高产育种应增加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降低有效穗数(即分蘖数);春播青稞高产栽培应适当降低分蘖数。  相似文献   
664.
四川是籼型杂交中稻主产区.也是全国三系杂交稻种生产的重要基地.杂交稻种生产基地建设对我国南方中稻区域的粮食稳产高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工业化的加速和多种变数的影响.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陷入诸多利弊交织的困惑之中,如何趋利除弊、克服难题是业界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65.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四川是籼型杂交中稻主产区,也是全国三系杂交稻种生产的重要基地,杂交稻种生产基地建设对我国南方中稻区域的粮食稳产高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6.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生理生化特性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渗透物质与油菜抗寒能力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和天油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冷冻处理,对油菜根部相对电导率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陇油6号(DQW-1)的抗寒能力强于天油4号,陇油6号和天油4号的SOD和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低温下耐寒性强的陇油6号能保持较高的SOD酶活性、C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较低的MDA含量。因此,SOD和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白菜型冬油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67.
为探究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的最佳贮藏方法,在4、7、10℃下,以叶片+叶螨和花粉2种冷藏基质及不同冷藏时间为参试因子,研究了低温贮藏对其雌成螨存活、产卵和捕食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卵冷藏后的存活及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温度、基质和时间3个因子均显著影响冷藏处理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存活率、产卵量和捕食率。在4、7、10℃下,以花粉为基质冷藏超过10 d后雌成螨存活率均低于50%,不适宜长期贮藏;以叶片+叶螨为基质冷藏分别超过20、25、30 d后雌成螨存活率显著降低,超过30 d后产卵前期较对照的1.05 d显著延长,分别达到3.07、3.14、2.29 d。在2种基质中,所有冷藏处理的单雌1周日均产卵量为1.55~2.96粒,均低于对照的2.97粒,且随冷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冷藏后雌成螨产卵期捕食率为每12 h 11.60~15.84头,均高于对照的11.60头。冷藏温度和时间显著影响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短期冷藏后孵化的雌螨比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适宜以叶片+叶螨为冷藏基质,短期冷藏的最适温度为4~7℃,长期冷藏最适温度为10℃;卵以4℃冷藏7 d最佳,在10℃下冷藏不宜超过2周。  相似文献   
668.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分析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内源ABA、GA含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温度与ABA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随着温度的降低,内源ABA含量呈先缓慢(10℃)后迅速上升(2℃、?5℃)的趋势,且温度处理间、温度与品种互作间差异极显著;由于激素间的拮抗作用GA含量变化则恰好相反。当在0℃以上低温时,品种间ABA含量无明显差异,当温度降到?5℃,白菜型冬油菜ABA含量明显高于甘蓝型,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含量的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这种作用使白菜型冬油菜叶绿素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导致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提前,提早进入越冬期,增加了对低温冻害的御性和避性。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白菜型冬油菜更早进入枯叶期,枯叶期较早和降温后ABA含量高是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9.
GGR系列是适合林区林业生产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目前应用的植物激素及复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且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67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冬油菜生长及提高抗寒性.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肥处理增高了4.4%,其越冬率达到98.36%,比不施肥处理提高了5.76%.单施氮肥的越冬率比不施肥处理降低了2.8%,表明冬油菜冬前应少施氮肥,避免苗期过旺生长;适当的磷钾配施可提高冬油菜干物质的积累,增强冬油菜的抗寒性,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从而使冬油菜群体增大;同时磷钾配施可使冬油菜的角粒数、千粒质量增加,最终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