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甘肃金鳟、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金鳟、道氏虹鳟、美国金鳟群体多态位点百分比分别为82.79%、73.33%、77.87%;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239、1.7429、1.7887,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4823、1.4281、1.4527;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2820、0.2528、0.267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19、0.3801、0.4022;以上参数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偏高的水平,且以甘肃金鳟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甘肃金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道氏虹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分化指数表明,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而群体内个体间的分化程度很高,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综合分析认为,甘肃金鳟遗传多样性偏高,有进一步选育的遗传潜力;同时,群体内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说明品种的纯度可能较低,经济性状不够稳定,需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品种绵羊引入气候干旱、雨水稀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后,在荒漠绿洲地区采用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四年多的观测研究,两个品种羊的生理生化指标、行为表现均正常;品种特征明显,如生长发育快,产羔率和羔羊成活羊率高,发病少,波德代羊的羊毛品质好等特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对永昌肉用种羊场的无角陶赛特羊、F1、土种羊三个群体血清转铁蛋白基因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Tf位点上均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并且都由TfA、TfB、TfC和TfD四种等位基因控制.无角陶赛特羊转铁蛋白基因座有5种表型,即TfAC、TfAD、TfBC、TfBD、TfCC,其中TfCC和TfC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土种羊具有TfAA、TfAB、TfAC、TfAD、TfBC、TfCC、TfCD、TFCD等8种基因型,TfA和TfA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杂种一代羊表现为TfAA、TfAC、TfBB、TfBC、TfBD、TfCC共6种基因型,TfCC和TfC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无角陶赛特羊和杂种一代羊转铁蛋白占优势的基因型均为TfCC,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用大体解剖和光镜技术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的消化道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暗纹东方鲀消化道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5部分,食道与胃、胃与小肠、小肠与直肠间均存有明显的缢缩。咽后消化道的管壁组织可分为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上皮层内含有大量杯状分泌细胞。胃、小肠和直肠的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具纹状缘。胃明显膨大,呈"J"型,胃长约占整个消化道长的1/5,未见胃腺存在。胃体中底部粘膜褶明显增多,并多次回复折叠。小肠粘膜褶发达呈多分支状,直肠粘膜褶向肠腔突起呈乳头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盐碱池塘养殖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提取鲤(Cyprinus carpio L.)肠道细菌基因组DNA,选用细菌通用引物对16S rRN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通过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选出有代表性的克隆子进行测序、BLAST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本研究从16S rRNA基因文库中共筛选出176个阳性克隆,经RFLP分析得到28个不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e,OTU)(GenBank登录号:JX262557~JX262584),文库覆盖度为88.6%。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盐碱塘养殖鲤肠道细菌归属于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包含Alpha和Gamma亚群)、厚壁细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4个门,分别占克隆总数的89.9%、7.9%、1.1%和1.1%。其中,变形细菌门的α-变形菌纲(占克隆总数的88.1%)为优势类群,气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本研究揭示了盐碱池塘养殖条件下健康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16.
藏猪是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一种典型的高原型猪种,由于其极强的耐寒、耐低氧等高原适应性及优良的肉质性状而倍受关注,特别是其作为稀有的种质资源而成为遗传多样性保护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藏猪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资源保护的初步研究,本文采用mrDNAd-loop长度为427bp核苷酸片段对藏猪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分析。在26个合作藏猪个体中发现了20个单倍型,其中19个为其所特有,控制区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82,远远高于本研究所分析的其他藏猪群体,据此认为合作藏猪作为特有的遗传资源而应该得到优先保护。同时,通过邻接树和中介网络关系分析表明藏猪起源于亚洲野猪,合作猪是藏猪中早期分化的一个分枝。  相似文献   
17.
以9头不同月龄的合作猪猪头为试验材料,运用大体解剖学的方法对猪头进行处理,测定了不同月龄合作猪头骨相关的基本量度指标、较大头骨的面积以及其牙齿齿式。结果表明,合作猪头骨基本量度指标及较大头骨面积在6月龄~18月龄期间均呈增长趋势,不同月龄齿式与普通家猪的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牛至精油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选取49日龄健康芦花鸡120只(体重1 478.75±85.81 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饲粮分别添加0(Q8组)、50(QO50组)、100(QO100组)和150 mg/kg(QO150组)的牛至精油,试验期为75 d(预试期3 d,正试期72 d)。饲喂结束后屠宰并测定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1)Q50组45 min肉色(黄度b*)、失水率,QO150组失水率均显著低于Q8组(P<0.05);QO100和QO150组24 h肉色(亮度L*)显著高于Q8组(P<0.05);标准化评分表明QO100组胸肌肉品质最好;(2)QO50、QO100、QO150组45 min肉色(红度a*)、QO150组失水率均显著低于Q8组(P<0.05);QO50组pH24h显著高于QO100组(P<0.05);标准化评分表明QO50组腿肌肉品质最好;(3)...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西北地区鲟鱼养殖过程中发眼卵的成活率,本研究于2018年从北京水产研究所引进鲟鱼卵,在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所属甘肃省鱼类良种试验站用地下盐碱水进行鲟鱼发眼卵的孵化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地下盐碱水的碱度和盐度对鲟鱼发眼卵的孵化影响较大,鲟鱼发眼卵在碱度为1.5~3.5 mmol/L、盐度为6‰~8‰、最适温度为20.5℃的水质条件下孵化率可达80.25%。地下盐碱水的碱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盐度降低了鲟鱼发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的繁殖速率,减少了水霉对鲟鱼发眼卵孵化的水质破坏,从而增加了鲟鱼发眼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藜麦添加水平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选取49日龄健康脱温芦花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不添加藜麦及其副产物的对照组(CK)和添加4%(Q4)、8%(Q8)、12%(Q12)的藜麦籽实(原粮)及12%藜麦糠(QS)的处理组,饲喂75 d后屠宰并取胸肌和腿肌样品,测定肉品质、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胸肌Q12组45 min肉色(亮度L*、黄度b*),Q4、QS组剪切力、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及各试验组的失水率均显著低于CK组(P<0.05);Q8、QS组红度a*和QS组熟肉率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表明Q12组胸肌肉品质最好;腿肌Q4、Q12组亮度L*(45 min、24 h),Q12组黄度b*(45 min)、滴水损失,Q4组剪切力,Q8、Q12、QS组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CK组(P<0.05);而Q8、QS组45 min肉色(红度a*)则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结果表明,Q8组腿肌肉品质最好;Q8组胸肌水分、Q4组腿肌粗灰分及各试验组胸肌、腿肌粗蛋白均显著高于CK组(P<0.05);胸肌Q12组铜元素含量,腿肌Q8组钙元素、Q12组锰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藜麦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有一定改善作用,且添加8%藜麦籽实对肉品质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