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选取中华芦荟和不夜城芦荟一年生健康植株为材料,植株脱土剪根后进行水生诱导。结果表明:品种和温度是水生诱导的关键因素。中华芦荟更容易适应水生条件,培养环境的湿度大于80%,温度25℃,自来水+1 mg/L IBA、pH值为6.5,有利于水生根系的产生和持续培养。显微结构比较发现,初生根表皮很薄,皮层和维管柱正常分化,中央髓细胞数量较多,且彼此联系紧密。培养60 d后产生的水生适应根,表皮细胞逐渐加厚,木质化程度较低,维管柱部分细胞数量减少,中间产生中空的组织,周围皮层细胞体积和胞间隙明显加大,部分皮层细胞有内陷。对照芦荟的土生根横切显示表皮细胞比水生初生根和水生适应根均明显加厚,颜色变深,没有通气组织产生,具有丰富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13.
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早在四十年代Hildebrandt等就利用向日葵茎组织进行了培养试验。1974年Rogers等利用向日葵正常及雄性不育材料进行研究,试图借组织培养技术解决不育材料的繁殖问题。然而,从前人的一系列研究工作看,向日葵体细胞愈伤组织分  相似文献   
14.
对颜秋生等用高度无融合生殖的大黍与粳型水稻02428体细胞杂交的再生植株当代进行形态观察和胚胎学研究.初步发现体细胞再生植株穗部雄性不育,花药内仅具少量典败花粉或无花粉,由于迟化颖花形成的重颖壳的颖花频率为27.8%,融合子房率为3.2%;多子房率为44.8%,多柱头率为48.0%.不仅观察到多胚珠和多胚囊现象,而且发现在正常胚囊内,极核启动发育和一些初生胚乳核的现象.珠心细胞发育普遍异常,同时观察到一珠心细胞团有形成原胚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5月24日上午10点前,我们必须到达,到达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希望见到袁隆平先生最后一面,尽管再也不能与袁老师汇报交言,但一定要赶上,赶上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用行程表达心境,用行动告慰老人。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林与公司首席科学家、湖北大学二级教授蔡得田先生交换意见后,向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汇报,  相似文献   
16.
用轮回式部分双列杂交法对大麦花药离体培养力进行基因型差异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基因型差异显著;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是相互独立的, 且其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遗传的差异既包含加性效应,也包括显性效应,但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因而针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而言,GCA效应是首要的,在GCA效应高的基础上,选配SCA效应高的组合,通过杂交可以选育出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多胚水稻未受精子房和花药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得田  祝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1,10(3):228-232,T001
  相似文献   
18.
强优势多倍体杂交水稻亲本的生长特性和开花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新战略,在解决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瓶颈问题和选育出一批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品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多倍体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生长特性和开花匀性,为实现多倍体杂交稻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方法】从分期播种以及倍性水平上对强优势多倍体水稻亲本恢复系Sg99012、HN2026,不育系PA64S以及对照品种9311、HD9802S的叶龄、分蘖等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分期播种对品系的总叶龄数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出叶动态变化趋势的影响不大。四倍体的主茎叶龄总数与其对应二倍体相比有减少的趋势,出叶速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比倍性影响更大。对总分蘖数也有一定的影响,四倍体的分蘖数比其对应二倍体少。加倍品系较其二倍体的单个颖花开放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恢复系9311、HN2026的颖花日开放时间更趋集中,但单穗开花历期及其高峰期不一致;特别是具有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和高结实特性的PMeS品系HN2026-4X,具有开花期和花时都相对集中,且不易受播期和气温影响的特点,可作为优良多倍体恢复系加以利用。【结论】染色体加倍对试验品系的各种性状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杂交水稻选育中所利用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主要特点。多倍体不育系的不育稳定性和多倍体恢复系的花期花时相对集中等特性更有利于杂交选育。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对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与疣粒野生稻(O. meyeriana)远缘杂种二倍体(AG)及四倍体(AAGG)进行鉴定。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和分析,探讨染色体加倍对杂种的影响、明确杂种不育的原因及其利用潜力。GISH检测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杂种细胞中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有红色杂交信号,而来自栽培稻的染色体上无杂交信号。杂种四倍体的株高、剑叶长、穗颖花数、颖壳长/宽等与二倍体相比明显增加,显示出明显的多倍体优势。二者的减数分裂也存在很大差异,杂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紊乱,杂种四倍体减数分裂过程则基本正常。染色体加倍明显改善了杂种的减数分裂,但杂种四倍体仍不能结实,推测杂种的不育性很可能与核质亲和性有关。但杂种在新品种(系)或育种中间材料选育上仍具有改造和利用的潜力,无芒特性使其在芒的遗传研究及多倍体水稻芒的改造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闭颖授粉水稻CL01的抗逆性及其相适应的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开颖授粉水稻材料T168和闭颖授粉水稻材料CL01进行了比较研究. 发现在连续人工降雨和低温处理条件下, CL01的结实率受影响较小; 相反, T168的结实率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说明CL01的抗逆性较强. 通过对从开花前5天到开花当天的花药和花丝的长度、浆片的大小以及在开花过程中浆片的鲜重和干重的变化的研究, 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