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蔺芳  赵红艳  皮川真 《农技服务》2009,26(7):147-147,156
针对我国农业和食品发展要实现的目标,阐述了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紧迫性、内涵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依托自身的自然和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龙乡板业、翠花集团、航天育种温室育苗、大面积营造工业原料林为代表的新兴优势产业,以数字化林业为代表的现代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2004年,这个局共投入2000余万元,以桃南路改造为契机,镇内的道路、环境、卫生、教育医疗、职工住房、供水供热、有线电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根本改善,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今年,他们又将镇区主街的黑白两色路面由8米加宽至12米,总面积达800…  相似文献   
33.
对不同月份叶面积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对林冠截留、透流及干流的影响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2~8月份叶面积指数一直在递增,9~1月份叶面积指数一直在递减,8月份叶面积指数达最大值7.5,2月份叶面积指数达最小值为3.1。各月林冠截留、干流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性,透流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性。当降雨量小时,随叶面积指数的递增则林冠截留、干流递增缓慢;当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较大时,随叶面积指数的递增则林冠截留、干流递增加快。  相似文献   
34.
通过豫北地区连续6年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苜蓿单播、多年生黑麦草单播、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并分析了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0~40cm土层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模式下最高,为9.17g/kg;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和紫花苜蓿单播模式下最高,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模式下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沙化裸地增加266.80%、87.79%、49.96%、433.26%和232.3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分别与蔗糖酶和淀粉酶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碱解氮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试验中蔗糖酶、淀粉酶和脲酶可表征土壤碳、氮特征。由此认为,相对于沙化裸地,豫北地区经6年人工草地建植,土壤碳、氮含量以及相关土壤酶活性有效提高,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为最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间作对牧草根系生长特性和碳、氮代谢特征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紫花苜蓿、小黑麦、燕麦、玉米、甜高粱5种单作模式为参照,对紫花苜蓿/小黑麦、紫花苜蓿/燕麦、紫花苜蓿/玉米和紫花苜蓿/甜高粱4种间作模式进行了研究,采用目前先进的微根管观测系统并结合计算机成像技术对紫花苜蓿和4种禾本科牧草单作及间作下根系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原位观测,并且对4种间作模式下碳、氮代谢关键酶及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单作还是间作,根系参数与碳、氮代谢各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根长、根表面积均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根系特性与碳、氮代谢具有一致性;4种间作模式下禾本科牧草的根长、根表面积等根系参数明显优化,而紫花苜蓿根系特性与单作相比表现不一,与玉米和甜高粱间作的紫花苜蓿其根系特性受到了明显地抑制(显著低于单作),表现为竞争弱势,而与小黑麦和燕麦间作的紫花苜蓿则未受影响;4种间作模式下禾本科牧草功能叶RuBPCase和NR活性与单作比均显著性增加,而紫花苜蓿功能叶RuBPCase和NR活性与单作相比趋势不尽相同,与玉米和甜高粱间作的紫花苜蓿其RuBPCase和NR活性显著低于单作,而与小黑麦和燕麦间作的紫花苜蓿则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供试牧草根系特性和碳、氮代谢特征表现趋势一致;在4种间作模式下根系特性和碳、氮代谢特征均表现为禾本科牧草优于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小黑麦和紫花苜蓿/燕麦这2种间作模式下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36.
用多重比较法(LSD法)分析豫北地区不同功能区毛白杨、三球悬铃木、国槐和小叶白蜡叶片与叶面尘中硫含量、大气硫浓度的差异,分别拟合叶片硫含量与叶面尘中硫含量、叶片硫含量与大气硫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绿化树种叶片硫含量和叶面降尘中的硫含量均随大气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由大至小依次是毛白杨、国槐、三球悬铃木和小叶白蜡;毛白杨、三球悬铃木、国槐和小叶白蜡叶片硫含量与叶面降尘中硫含量拟合一元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17、0.951、0.956和0.890;4种绿化树种叶片硫含量与大气硫浓度拟合一元回归模型的R2分别为0.950、0.932、0.909和0.887;4种绿化树种叶片硫含量、叶面降尘中的硫含量与大气硫浓度三者拟合二元回归模型R2分别达0.978、0.960、0.967和0.899。所有模型的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绿化树种叶片及其叶面降尘均可作为大气硫化物污染的有效生物指示剂,可为区域环境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探明平衡施肥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明确光合特性各因子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的贡献,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探讨了平衡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平衡施肥可通过提高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含量、群体叶面积指数以增强光合特性,并且N 103.5 kg·hm-2、P2O5 105 kg·hm-2、K2O 90 kg·hm-2配施最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2)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以N 103.5 kg·hm-2、P2O5 105 kg·hm-2、K2O 90 kg·hm-2配施对产量的提高最显著,年总干草产量达到25636.26 kg·hm-2,相比肥料偏施,平衡施肥才能保障紫花苜蓿高效生产;3)通过主成分归一化分析可知,群体叶面积指数、RuBP羧化酶活性、叶绿素是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贡献率最大的光合因子,其产量贡献率依次为22.8%、21.3%、15.9%。综上,平衡施肥是紫花苜蓿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通过调控紫花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等主要光合因子,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8.
研究介绍了新乡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况及存在问题,并阐述了保护湿地资源的措施,为整个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9.
蔺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791-3793
为了考察肠道病毒71型(EV71)抗原(培养原液及层析液)在不同pH下的稳定性以及盐离子浓度可能对病毒粒子的聚集产生的影响,试验通过对EV71病毒培养原液的浓缩(即抗原的粗纯)和4FF层析后发现抗原在pH 3~9,2~8℃放置1周都很稳定,同时样品中不加NaCl,缓冲液中含0.1 mol/L NaCl可以提高抗原的收率。  相似文献   
40.
穆瑞瑞  蔺芳  张可  吴健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154-156
为了探讨外排泵基因和志贺菌多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耐多药志贺菌H24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对多耐药志贺菌进行药敏测定,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24的外排泵基因emre、cmr、acrb、ydhe的表达水平。药敏结果显示,H24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呈高度耐药,对硫酸新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呈轻度耐药。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4个外排泵基因均有表达,emre、cmr外排泵表达量明显高于acrb、ydhe外排泵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