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234篇
基础科学   262篇
  234篇
综合类   1102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521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5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01.
基于网络化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依据葡萄根域限制栽培知识、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取知识及其规则,构建了农业专家系统。用户通过Internet可方便获取系统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的知识、决策推断、病虫害诊断防治、栽培管理措施建议等。本系统功能强大、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用户数不受限制,内容丰富详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2.
陕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和2004年冬季,采用粪堆计数法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总密度为(0.48±0.7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差)。以针阔混交林的林麝种群密度最高,为(0.94±0.0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阔叶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别为(0.28±0.02)和(0.13±0.02)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顶草地 灌木 低矮乔木镶嵌景观中林麝密度均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布在中山地带(海拔为1 700-2 100 m),南坡则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2 100-2 450 m),这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坡向和人为干扰有关。总之,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密度极低,迫切需要加强保护,恢复种群。图2表3参27  相似文献   
103.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的选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试验通过对北农大高油(BHO)与Stock6 F1的自交后代、BC1和BC2后代分离群体单株单倍体诱导率的分布趋势分析发现,在3个群体中均以诱导率最低的类型占绝大部分,诱导率较高(相对于Stock6)的类型所占比率很小,而诱导率突出的类型所占比率更小,在F1自交后人系统中出出了诱导率大大超出高亲的极端类型而在BC1和BC2的后代系统中未见有诱导率超高的跳跃性分布类型随着Stock6回交次数的增加,后代中分离出诱导率超亲类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BHO中可能存在不同于Stock6的诱导单倍体基因。与BC1和BC2后代相比,BHO/Stock6的自交后代中籽粒Navajo标记更向于深标记类型,表明BHO中也具有增强籽粒色素的修饰基因。BC1和BC2的后代中,没有发现大胚类型,而F1的自交后代中则获得了一些大胚面的  相似文献   
104.
苹果果实着色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智德  张广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A01):180-184,179
本文从花青甙的结构、生物合成过程、种性和环境因子及相应的栽培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对苹果果实着色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5.
干旱胁迫下沙棘膜脂过氧化保护体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沙棘幼林苗木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与沙棘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重度干旱下3种酶活性均能在胁迫初期随时间延长而上升;抗氧化物质AsA在轻度、中度干旱下高于对照,GSH含量在轻度干旱下含量与对照接近,中度及重度干旱下前、中期随时间延长趋于增加,而后期降低,表明干旱下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高,能有效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由于沙棘保护酶体系(SOD、POD、CAT)、抗氧化物质(AsA、GSH)、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缓慢,重度干旱下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些物质是构成沙棘强耐旱性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06.
以往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凡稻飞虱发生重的田块,稻纹枯病的发生也相对较重。为明确飞虱是否能加重纹枯病的发生,1984年在土城乡大莒城村和蒋河村,作防治飞虱对纹枯病发生影响的试验观察。小区面积0.2~0.4亩,2~3次重复。为减少损失,供试田均于7月25日前后防治二代飞虱和纵卷叶螟,仅观察三代飞虱对纹枯病的影响,以不防治为对照。各试区从栽秧后不使用任何杀菌剂。大莒城村的供试品种为珍汕97A,三代防治区于8月14日每亩用200克20%杀虫脒+100克40%氧化乐果,兑水40公斤喷雾,8月23日  相似文献   
107.
以1998年Landsat TM,2003年Landsat ETM+和2007年IRS-P6卫星数据为信息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线性关系,得到广州市PAR的情况,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中,1998—2003年广州市林分PAR逐年增强,特别是阔叶林增加较快,而针叶林保持较稳定的状态,森林生产力较高。2003—2007年广州市区、花都区、番禺3个区的林分PAR明显减弱,2007年广州市区和番禺区林分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较小,这说明广州市在珠三角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8.
大肠杆菌工程菌利用甘蔗糖蜜发酵产L-乳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HBUT-L来源于HBUT-D,因此具有快速利用蔗糖的特性。对HBUT-L利用蔗糖及甘蔗糖蜜发酵产L-乳酸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96 h的发酵过程中,可将100 g/L的蔗糖转化生成60.0 g/L乳酸,转化率达到74.0%,杂酸产量少,具有工业化开发潜力。在玉米浆培养基中可以直接添加未经处理的甘蔗糖蜜,发酵周期持续224 h,发酵液所得乳酸产量为87.0 g/L,发酵液残糖为28.6 g/L,但乳酸产率极低,仅为0.389 g/(L·h),后续将对甘蔗糖蜜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乳酸发酵速度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9.
无人施药直升机,具有机动灵活、无需专用起降场地、对飞行空域要求低等优点,在我国航空植保中已经初步得到应用。相关文献中通过实验证明,单旋翼无人直升机施药装备进行水稻、玉米等病虫害的防治,在旋翼产生的下洗气流的辅助作用下,药液的沉积率和穿透率都大大提高,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分蘖期和玉米生长穗期(封行)以后,防效优于常规地面机具。风场的有效覆盖范围、下洗气流风速的大小,对机载施药装备的装配布局以及施药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油动单旋翼直升机悬停状态时5、6、7m高度下的旋翼所产生的风场进行了模拟分析,重点研究了风场中对农药喷洒作业过程中主要影响雾滴沉积分布的下洗气流分布规律,并设计了一套农用无人机风场测量装备,并以单旋翼油动无人机为测试对象,对旋翼产生的风场进行了测试验证。试验中,将无人机升至距离地面5、6和7m,采用"米-环形放射状布点法",纵向(Z轴向)、径向(从原点O至与Z轴垂直面上的测量点)均以主旋翼中轴和地面相交处为圆心、0.5m为一步长,径向以45°夹角分隔测量8个方向,垂直向和径向布置测量点,测量范围以主旋翼中轴为圆心、旋翼旋转覆盖面为主。以5m高度时风场下洗气流风速数据为例进行了充分讨论,模拟结果和试验测量结果显示:随着高度的增大同一纵向剖面上风速变化总体趋势是由大变小再迅速变大,并在1m左右高度处出现下洗气流风速极小值区间,在2m左右高度处出现下洗气流风速值极大值区间;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同一径向上风速变化总体趋势是先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下洗气流最大测量值为11.37m/s,风速值较大区间为径向0.5~1.5m之间;接近地面(高度0.5m处)的风速变化规律不明显。对8个方向5个测量高度的试验数据进行标准差对比,结果表明标准差总体不大于0.6m/s;以测量数据为依据,计算了模拟数据与测量数据间的误差,结果表明整体最大相对误差限介于0.3~0.7之间,验证了模拟数据的可信度;结合模拟数据和实验测量数据,采用高次多项式拟合,测量高度超过1m以上时,多项式拟合决定系数R2达到或超过0.75,说明拟合方程具有参考价值,0.5m以下测量高度,多项式拟合决定系数R2值较小,介于0.4~0.7之间不等。研究将为单旋翼无人机航空施药提供优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以鲍鱼菇为材料,拟研究稳渗剂种类、酶解时间、菌丝量、菌龄对原生质体产量及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是取菌龄为10 d、液体静置培养的菌丝0.04 g,在以0.6 mol/L蔗糖作为稳渗剂的酶液(浓度为2%)中于30℃酶解2 h,获得原生质体的产量为1.2×10~7个/mL。在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0.30%;对再生菌落进行镜检发现,无锁状联合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菌丝洁白,长势旺盛,超过了双核菌丝的长速。研究结果可以为鲍鱼菇原生质体融合选育新品种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