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5篇
农学   32篇
  9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生长发育规律,试验以目前普遍采用的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为材料,设置4.8万株/hm2、5.85万株/hm2、6.9万株/hm2、7.95万株/hm2和9.0万株/hm2等5个密度进行生育期、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植株含水量等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饲用玉米收获期的植株含水量均在60%以上。不同类型品种比较,科多8号生育期较短,单株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前,后期植株含水量下降较慢;陕单310的生育期较长,单株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后,后期植株含水量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62.
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在生物学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2个品种的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呈直线相关,但气孔导度对蒸腾速率的相关系数>气孔导度对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品种间气孔调节能力为农大60>中单2号>陕单911;正常供水条件下三个品种的根冠比相差不大,中度胁迫根系的相对总量为农大60>中单2号>陕单911,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三个品种的根系导水率为陕单911>农大60和中单2号,PEG中度渗透胁迫下根系导水率农大60增加了54.64%,中单2号下降了50.94%,陕单911下降了63.00%;渗透调节能力为陕单911>中单2号>农大60,三个品种的失水速度为陕单911>农大60>中单2号。  相似文献   
63.
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阐明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6个玉米品种,在两种密度(45 000株 hm-2和75 000株 hm-2)、两种施氮水平(纯氮112.5 kg hm-2和337.5 kg hm-2)和两种水分(前期干旱控水和正常灌水)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调查玉米源库性状的主要生理参数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在环境压力较小时(低密度、高氮和正常灌水),玉米品种间籽粒产量、源性状(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群体源供应能力)、库性状(群体库容量)、源库协调性状(群体库源比值、籽粒灌浆速率和收获指数)以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而逆境胁迫下(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差异较大。环境压力较大时(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叶面积指数、群体源供应能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库容量和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在玉米品种产量改良中要强化逆境人工选择,以适应自然选择,改善玉米品种逆境下的群体源库性状,增强吐丝期至成熟期叶片的光合生产效率,强源促库,提高逆境下的生产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64.
干旱及复水对不同抗旱性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以抗旱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陕单902为试材,在水分胁迫0、3、6、9天和复水3、6、9天条件下,通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水分胁迫和复水后叶片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天数的增加,陕单902的Pn、Ci、Gs、Fv/Fm、Yield、qP、Chl等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郑单958;NPQ上升的幅度大于郑单958。郑单958的光系统在水分胁迫时受到的伤害程度要小于陕单902。复水后郑单958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等迅速恢复,陕单902光合参数及其他参数恢复缓慢。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耐旱玉米品种郑单958能保持良好的光合特性,在复水后,具有良好的生理补偿效应,是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65.
美国玉米种质78599的利用与改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玉米种质的引进、利用与改良是中国玉米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育种成败的关键。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78599杂交种引入中国并通过试验,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受到中国育种家的重视。用其作育种基础材料成功地选育了齐319,178,丹599,P138,丹598,K22等一系列优良自交系和改良系。据不完全统计,所组配育成并经省市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达50余个,在全国各地累计推广面积799.3×104 hm2,成为中国玉米育种新的核心种质。育种实践证明,与传统核心种质系统之间进行有利基因的渐渗是可行的,其改良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66.
饲用型玉米陕单8806高产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饲用型玉米陕单8806进行37500、48000、58500和69000株/hm2等4个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陕单8806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3000株/hm2左右,其吐丝期的合理叶面积指数为5.8左右,该密度下陕单8806拔节至成熟的物质净同化率可达14.3 g/(d.m2)左右  相似文献   
67.
不同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京单28、登海601与陕单8806,采用75000株/hm2的密度大田种植,测量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3个高产玉米杂交种京单28、登海601与陕单8806产量均可达到11200kg/hm2以上,成熟时叶面积系数均在3.5以上,花后干物质再分配分别占籽粒产量的15.25%、14.67%和10.72%,是籽粒增产的主要来源。高产玉米品种的保绿性较好,叶片衰老缓慢,光合功能期长,花后干物质转移对籽粒增产的贡献较大,在高产栽培调控中如何促进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是进一步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8.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2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的密度定额试验,结果表明,2类饲用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明确了青贮青饲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3万株/hm2左右,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6.80左右,成熟期保持在4.05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维持在417.88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应在5.72 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226.12 kg/(hm2.d)以上,其生物学产量可达到20 778.4 kg/hm2;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90~7.95万株/hm2,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5.71~6.47,成熟期为3.54~3.9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在358.11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在5.06 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183.66 kg/(hm2.d)以上,其籽粒产量可达7 248.5 kg/hm2,生物学产量可达到14 798.0 kg/hm2。  相似文献   
69.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在更广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深化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据合校以来推广工作实践,总结了激励的基本内涵,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教优势,筛选了五种对推广人员的激励模式。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0.
关中灌区夏播陕单8806玉米密度与播期耦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种植的适宜播期和合理密度,从而使优良品种与地区生态环境相适应,发挥群体优势而夺取高产。【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了密度与播期对陕单8806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播期对玉米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密度,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应力争早播。【结论】通过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密度和播期二因素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的适宜播期为6月11日—18日,合理种植密度为60494 ̄70442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