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5篇
农学   32篇
  9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陕A群、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氮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差异特征,筛选氮高效的玉米自交系,以陕A群、陕B群选育的33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4份骨干自交系(‘郑58’、‘昌7-2’、‘PH6WC’和‘PH4CV’)为对照,调查了2种施肥条件下[0 kg(N)·hm?2、180 kg(N)·hm?2]玉米自交系的穗位叶SPAD值、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叶片、茎秆和籽粒氮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耐低氮性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穗位叶SPAD值、吐丝期绿叶面积、吐丝期茎干重、吐丝期叶干重和籽粒氮含量,可作为玉米自交系耐低氮能力的第2性状筛选指标。以产量作为第1性状指标,可将37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14份高产氮高效型,5份低产氮高效型,15份低产氮低效型和3份高产氮低效型。以耐低氮能力综合值D值筛选,将37份玉米自交系可分成3种类型,其中耐低氮能力较强的15份(D值≥0.5),耐低氮能力中等的15份(0.35≤D值0.5),耐低氮能力较差的7份(D值0.35)。综合分析,2种施氮条件下,‘KB215’、‘KB417’、‘KA225’、‘KB081’和‘L123098-2’5份玉米自交系具有吐丝期绿叶面积大,吐丝期茎叶干重、籽粒氮含量高和籽粒产量高,耐低氮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强化育种环境的选择压力,实施低氮选择策略,可有效提高玉米种质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2.
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对2013年海南三亚种植收获的89份温带自交系、59份热带/亚热带自交系和由这148份自交系随机组配的179份杂交组合进行当代子粒性状的测定。分析了温带玉米与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子粒性状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同时依据亲本来源的不同,探索了不同组合的杂交当代子粒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温带来源的玉米自交系粒长和百粒重比热带/亚热带材料的粒长和百粒重显著偏长偏重;不同来源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当代F1,母本来源于温带的杂交当代F1粒长显著长于母本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材料;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说明,杂交当代F1在粒厚和百粒重性状上表现的相对高亲和相对中亲优势强于粒长和粒宽。  相似文献   
83.
以150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两年三点试验的穗三叶叶夹角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6个环境下共定位到34个QTL,各个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单个QTL可解释4.98%~22.78%的表型变异。控制叶夹角的QTL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大部分QTL只能在一种环境下被检测到,其中,有3个QTL(qSecLA1-1、qThiLA1-1和qThiLA5-1)分别在3种及以上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是控制玉米叶夹角的主效QTL。  相似文献   
84.
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 (抗旱性强)和陕单902 (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抗旱池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以及干物质转运对吐丝期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产量分别降低39.10%和44.87%;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升后降。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额(ΦPSII)、光化学猝灭(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qN)升高;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一直升高。说明吐丝期干旱胁迫增加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率)及其对籽粒转运的贡献率;但郑单958受干旱影响程度小于陕单902。说明抗旱品种郑单958具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使得膜脂过氧化程度轻,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这可能是其在干旱胁迫下仍能获得较高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试验以陕单609、榆玉3号、先玉335、郑单958、秋润100、陕单636为供试品种,在67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下,研究增密对不同玉米品种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子粒产量、收获穗数、群体干重和LAI显著增加,穗粒数、百粒重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不同品种间呈现不规律变化。密植条件下,品种间子粒产量差异更为明显,陕单609、先玉335和榆玉3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郑单958增产1.98%、11.26%和2.37%。陕单636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粒重,先玉335和郑单958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陕单609、榆玉3号和秋润100增密后影响产量的因素是穗粒数和粒重。因此,选择优良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穗粒数和粒重稳定,是实现玉米密植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6.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针对陕西省关中灌区的生态条件和限制小麦、玉米产量高产的障碍因素,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调控,从品种搭配、播期调整、群体构建、水肥运筹等方面,总结形成了以“两旱”(小麦早种、玉米早收)为“两晚”(小菱适期晚播、玉米适期晚收)为主体的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7.
土壤干旱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原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陕单911为耗水型品种,农大60为节水型品种,中单2号耗水量表现居中,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原因分析;水分胁迫对蒸腾的影响要大于光合;陕单911在中度胁迫下Pn(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而Tr(蒸腾速率)下降居中,该品种的蒸腾效率下降最多,农大60在中度胁迫下Pn下降最少,而Tr下降最多,该品种的蒸腾效率下降幅度最小,中单2号表现居中,3个品种中度胁迫下根系导水率农大60增加了54.64%,中单2号下降了50.94%,陕单911下降了63.00%;渗透调节能力陕单911>中单2号>农大60,叶片失水速度为陕单911>60>中单2号。  相似文献   
88.
通过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氮肥二因素对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群体生理性状的影响,得到了高产高效栽培的密度和施肥水平为:密度65 985~70 470株/hm2;氮肥用量359.70~479.55 kg/hm2,明确了其适宜群体的叶面积指数为4.2~4.6,作物生长率为15.31~16.69 g/(d.m2),吐丝至吐丝25 d期间的植株总光能截获量在90%以上,同时保证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9.8%。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和施氮量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增加,尤其是在吐丝后,保证适宜的密度,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增长。  相似文献   
89.
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在陕西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陕西小麦品种控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主效基因组成.利用PPO 18和PPO 29标记时138份推广品种的PPO-2A和PP(9-2D位点的等位变异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PPO2A住点,含Ppo-A1a(高PPO活性)和Ppo-A1b(低PPO活性)等位变异类型的品种比例分别为47.1%和52.9%;在PPO2D位点含PpoD1a(中等低PPO活性)和PpcrD1b(中等高PPO活性)等位变异类型的品种频率分剐为30.4%和69.6%;含Ppo-A1a/Ppo-D1a(较高PPO活性)、PpoAla/PpoD1b(最高PPO活性)、Ppo-A1b/Ppo-D1a(最低PPO活性)、Ppo-A1b/Ppo-D1b(较低PPO活性)等住变异组合类型品种的频率依次为10.1%、37.0%,20.3%和32.6%;不同地区不同等位变异类型及其组合的分布比例也不同.总体来看,陕西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比例偏低,选育低PPO活性品种应成为当前陕西小麦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0.
通过分析陕西玉米生产现状和问题,认为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两大任务,发展优质专用玉米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和促进玉米深加工的需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的基本原则是大力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积极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有计划地发展高油和高淀粉玉米,适当发展甜玉米、糯玉米、爆粒等特种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