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两种主要病害。积极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既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我省晚粳稻的主要育种目标之一。通常采用籼粳稻杂交和回交的方法转育抗病基因,在国外已育成一些抗病的粳稻品种。但由于籼粳杂交后代分离广泛,不易稳定,育种年限很长。1975年以来,我们应用花药培养固定籼粳杂种后代,明显地加快  相似文献   
62.
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8220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Ⅱ优8220是以Ⅱ—32A与浙大8220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其父本浙大8220是以密阳46与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α21的IRBB21杂交,再与明恢63复交后,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人工接种鉴定育成的抗病新恢复系。Ⅱ优8220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3.
 以若干常规早籼稻品种 (系 )和 3种CMS不育系 (珍汕 97A、协青早A、II 32A)为材料 ,研究了籼稻雄性不育保持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不同保持系对 3种CMS不育性保持力有差异 ,保持系对不育性的保持力随回交次数递增而明显增强 ,保持不育的临界期发生在BC5 6代 ;轮回亲本选择对后代的育性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4.
金雀花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玲  薛庆中  金川 《园艺学报》2004,31(4):504-504
金雀花(Caragana sinwa)又名锦鸡儿,豆科锦鸡儿属灌木,株高1-2m,花冠黄色带红晕,花期3.5月,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华北,生长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谷地、灌木丛中,花可与鸡蛋炒食,民间有采食的习惯。作者于温州市亨哈食品公司基地采集金雀花花蕾(即食用部分)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发新食用花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由表1可知,金雀花的蛋白质含量是常用花卉类蔬菜黄花菜㈦的2.9倍,脂肪和灰分低于黄  相似文献   
65.
本文进一步对粳稻二个杂交组合和二个推广品种花粉植株的播种——抽穗天数、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H2中能得到与F_2,F_3一样丰富的遗传组成,还会出现矮秆的突变类型和其它诱变类型。H_2花粉植株群体数以50~75个株系较为合理,H2株高的遗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66.
三种水稻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籼型强恢复系密阳46、H804,含广亲和基因S5n的粳型恢复系02428、T984及H921分别与三种水稻雄性不育胞质野败(CMS-WA),矮败(CMS-DA),印尼水田谷败育(暂名CMS-IA)不育系测交,分析各组合F1、F2及BCF1代的育性表现以研究雄性不育胞质恢复性的遗传。密阳46和H804对CMS-WA、CMS-DA、CMS-IA的恢复性均由两对主效恢复基因控制。T984及H921对野败、矮败和印尼水田谷败育均含有一对主效恢复基因。02428对野败和印尼水田谷不育胞质不含恢复基因,对矮败可能含一对弱恢复基因。对矮败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作了讨论,推测存在强弱差异的可能。籼粳杂种后代育性表现较品种间组合育性表现更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67.
 将5份籼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母本与6份粳型或偏粳型广亲和系为父本的23对籼粳交不育系杂种(AW)和可育系杂种(BW),应用核质互作混合线性模型对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剑叶长和结实率等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核质互作效应;不育质或可育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和群体平均优势在株高、单株穗数和剑叶长上得到明显增加,在结实率上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8.
盐胁迫条件下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耐盐生理基础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两个杂交稻组合汕优10号和两优培九种子分别放在H2O、50 mmol/L、100 mmol/L和150 mmol/L的NaCl溶液中于30℃下发芽,测定种子发芽性能和淀粉酶活性及幼苗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等相容性溶质含量。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杂交水稻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延长,发芽指数降低,但发芽势和发芽率变化不明显。盐胁迫后明显降低两优培九种子α,β-淀粉酶活性,而汕优10号中, 除在50 mmol/L NaCl溶液中α-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H2O)外,其余处理均降低了α,β-淀粉酶活性。不同盐胁迫程度下杂交水稻幼苗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等相容性溶质含量变化有差异,但未见规律性趋势。杂交水稻幼苗相对含水量和耐盐比率随着盐胁迫程度加深而明显下降。试验还表明,盐胁迫条件下杂交水稻组合汕优10号种子发芽性能比两优培九好,淀粉酶和保护酶活性、相容性溶质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及耐盐指数和耐盐比率也均高于两优培九,说明汕优10号幼苗耐盐性强于两优培九。  相似文献   
69.
自从1960年Cocking发现用酶法获得大量植物原生质体以来,有关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日趋完善。从而应用人工诱导异源原生质体融合的体细胞杂交方法来改良农作物和创造新品种已成为可能。 向日葵是油料作物,1983年卫志明等人首次报道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而向日葵原  相似文献   
70.
比较并研究了籼型花培系TG11和粳型花培系H921的广亲和性遗传.来自明恢63/CPSLO17杂种F1的花培系TG11和02428/T984//T1950三交F1的花培系H921均具有广亲和性,其广亲和基因分别来自CPSLO17和02428.等位性测验表明,02428、CPSLO17、H921和TG11的广亲和性均由Sn5基因控制,并且与色原基因C+连锁.T984的广亲和性也可能由Sn5控制,但与之连锁的色原基因呈隐性,即C-.方差分析表明,粳型花培系H921的亲和性与其广亲和亲本02428相同,而籼型花培系TG11的亲和性显著低于其广亲和亲本CPSLO17,表明遗传背景对广亲和性的表达会有较大影响.本文对广亲和测验种的确定,微效基因对广亲和性的影响,以及广亲和性产生的可能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