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选取孜根腐病病株根系分离、鉴定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Rhizoctonia sp.和未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种属待定)4种主要致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未知真菌单独接种发病率为70.0%,致病性强,是孜然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F.oxysporum和F.solani,发病率分别为50.9%和43.2%;Rhizoctonia sp.的发病率较低,为11.0%.用未知真菌、F.oxysporum、F.solan和Rhizoctonia sp.进行混和接种,其发病率为97.4%,症状典型,说明孜然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22.
石羊河中游河岸植被及其护岸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石羊河中游河岸植被及其保护河岸能力可为河岸管理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通过植被组成与结构以及河岸地貌调查,选用植被密度、覆盖度、根系主分布层深度计算河岸植被的保持土壤能力指数。结果表明:石羊河中游的植被可分为12个群丛。灌丛或灌丛+乔木群落成块状或条带状夹在其他植被类型之间,成为河岸植被的骨架。从河岸完整性以及群落保持土壤能力指数综合判断,沼泽化草甸以及盐化草甸+灌木的护岸能力较强,其次为灌丛,再次为灌丛+乔木。河岸植被保护石羊河中游两岸,使其形成限制性河床,不仅增加了河岸稳定性,而且提高了防治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退化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和仿真灌木+梭梭灌木林对风沙流的风速、输沙通量及其沙粒的分布影响,为干旱区退化的防风固沙林功能恢复和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同时测定不同高度下裸沙地、仿真灌木+梭梭林和梭梭林的风速、输沙通量及其沙粒径,比较分析其风速消减率、输沙通量变化及沙粒度随高度分布。[结果]在风速3.0~8.9m/s范围,仿真灌木+梭梭林内的20cm高度的风速平均削减率达到61.35%。梭梭林的输沙通量是仿真灌木+梭梭林的1.5倍,裸沙地平均输沙通量是仿真灌木+梭梭林输沙通量的4.13倍。梭梭林与仿真灌木+梭梭林的输沙通量随高度变化都呈指数递减,其风沙流含沙量及沙粒度的空间变化在10cm以下较大。[结论]仿真灌木+梭梭林降低了林地风沙流中黏粉粒(≤0.02mm)向空气中输送量,改变了风沙流的沙粒度空间结构,迫使风沙流的输沙集中在较低层。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青土湖人工输水区白刺群落物种组成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以揭示研究区白刺灌丛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科学保育研究区灌丛沙堆以及生态恢复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对距水面不同距离白刺沙堆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18种,隶属6科17属,其中一年生草本8种,多年生草本6种,灌木植物4种,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②距水面不同距离白刺群落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距水面边缘距离的增加,白刺沙堆的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在200 m后趋于平稳;土壤机械组成主要以细砂粒为主,粗砂粒次之,黏粒含量相对较低;距水面0—100 m土层深度0—40 cm粗砂粒含量降低,黏粉粒含量较大。③青土湖人工输水区属于湖积沙区,土壤养分均属于严重缺乏,各养分含量均较低,且含量不均,土壤均处于偏碱性状态;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表聚现象明显;距水面相同距离范围内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土层变化规律不明显。④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电导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电导率和全氮、全磷、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对应元素总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距青土湖水面不同距离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很多种为单属单科;水面形成区影响白刺沙堆土壤水分,增强细砂粒在近水面区域的沉降,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偏低,且含量不均,"表聚"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5.
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封育区、轮牧区和未封育区3种管护类型的植被特征及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管护措施下的群落和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封育区梭梭生长好于轮牧区的,轮牧区又好于未封育区的;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封育区轮牧区未封育区,而生态优势度则相反;封育区和轮牧区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均表现为增长型,未封育区梭梭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性。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采取封育和轮牧措施能够促进梭梭正常生长,是较为理想的管护类型。  相似文献   
26.
采用线路调查法研究了库姆塔格沙漠植物群落类型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库姆塔格的植被可划分为山前戈壁荒漠植被、沙漠植被和荒漠草甸植被3大类型,其中沙漠南部山前戈壁的荒漠植被17类,沙漠东缘和北缘的荒漠草甸植被12类,沙漠植被13类。因分布区域的差异,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南缘戈壁荒漠植物群落较稳定,物种多样性水平高,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437,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824和0.302;沙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稀少,群落稳定性差,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25,均匀度指数为0.533;盐化草甸类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不高,群落相对较稳定,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804、0.807、0.547。戈壁荒漠植物群落随着气候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多样性水平趋于减少,北缘植物群落多样性在中部地段明显升高,这与土壤结构组成有必然的联系,两条经度线上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区域地形地貌及水文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持水性及养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林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持水性及主要营养元素储存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为12.23~18.78 t.hm-2,现存量均高于对照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其中以23年生油松林的枯落物现存量最大,为18.78 t.hm-2;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的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11.40,0.45~0.63和0.74~1.23 g.kg-1,30年生油松林的氮、磷最高,而钾最低;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的氮、磷质量分数均低于锐齿栎林,而钾高于锐齿栎林,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平均储存量分别为158.36,8.44和15.92 kg.hm-2,全磷的储存量略小于对照锐齿栎林,而全氮和全钾的储存量分别是锐齿栎林1.31和2.99倍。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的自然含水率与饱和持水率均随林龄增加呈递增趋势,且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两者分别为38.98%~59.22%和246.95%~300.33%,30年生油松林的自然含水率与饱和持水率分别达到59.22%和300.33%;油松人工林自然含水率的平均值略小于锐齿栎林,而饱和持水率却低于锐齿栎林(P<0.001)。图6表2参21  相似文献   
28.
通过放牧、人工梭梭林营造、嫁接肉苁蓉、病虫害等干扰因素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生长影响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不同干扰因素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适宜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9.
选择对沙生柽柳种群具有重要影响的地理、土壤、水分3要素的7个因子为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沙生柽柳种群生长与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是影响种群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表明区域环境严酷、土壤贫瘠,对沙生柽柳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明显;海拔影响较小,并与其他因子共同作用,表明地理因子对植物或植物种群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他因子的作用而产生的间接影响;水分对沙生柽柳的影响又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地下水位及其矿化度特征。库姆塔格沙漠在长期地质及气候环境变化中形成的土壤基质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匮乏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植物种群的保护与恢复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对于面临严重衰退威胁的沙生柽柳更应加强保护力度;而加快防治区域沙漠化发展、加强保护植物现有生境,将是维持区域植物生长和种群发展较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0.
对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进行人工输水,引起区域植物群落变化,对干旱区植被恢复研究具有参考意义。经过4 a的定位观测,应用空间分布指数及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分析青土湖岸的植物群落结构及与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人工湖形成过程中,距水面0~100 m范围的地下水位上升至3.50 m以上,地下芽植物数量剧增,呈集群分布;50~200 m范围的植物种集群趋向均匀分布。青土湖输水是极端水干扰土壤水盐再分配,促成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单一,是一种植物群落格局配置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群落空间结构表现出随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的空间序列,不同生活型植物种的比例与其距水源距离相关,植物种变化影响植物群落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