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微卫星DNA标记与亲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几种家畜亲子鉴定中使用的微卫星座位及其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并对微卫星DNA标记与亲子鉴定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82.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 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① 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母牛(n=24)的平均妊娠期为(290.83±5.26)d;② 大婆F1中母犊占71.88%,分别显著高于大额牛和婆罗门牛(P<0.05)、极显著高于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大黄F1)和BMY牛(P<0.01);③ 大婆F1(n=29)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69±4.84)、(153.08±37.58)、(219.34±31.31)和(302.06±28.92)kg,分别比大额牛(n=18)高68.18%、37.12%、45.07%和40.13%(P<0.01);分别比婆罗门(n=45)低14.40%(P<0.01)、5.23%(P>0.05)、13.12%(P<0.01)和12.76%(P<0.01);0—18月龄大婆F1中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3.09±44.91)g和(502.89±53.54)g,分别比大额牛高35.98%和39.85%(P<0.01),但分别比婆罗门牛低16.49%(P<0.01)和6.63%(P>0.05);④ 大额牛、婆罗门牛和大婆F1的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9;大婆F1母牛(n=2)的初妊娠年龄、初妊娠体重和初产年龄分别为(16.00±2.83)月龄、(342.50±30.41)kg和(26.00±2.83)月龄,且年产1犊;⑤ 对5头、15—24月龄大婆F1公牛进行电刺激采精,均未采集到精液。【结论】大额牛和瘤牛杂交,其杂种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F1代母牛可繁育,且成熟早,繁殖力强;但F1代公牛是否可繁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肉牛品种及性别对牛肉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肉牛的品种改良和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相近((12±1)月龄)的BMY阉公牛15头、云南黄牛9头(母牛4头,阉公牛5头)、短云杂阉公牛6头、西云杂阉公牛4头,在相同条件下经过12~14个月的强制育肥,取7~9胸肋眼肉进行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阉牛和母牛的牛肉脂肪及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个品种牛的牛肉脂肪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短云杂牛和西云杂牛,与BMY牛肉差异不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棕榈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品种的牛肉。BMY牛肉的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短云杂牛,云南黄牛肉的亚油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短云杂牛。【结论】性别对牛肉的脂肪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品种对牛肉的肉豆蔻酸、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7种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滇东南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役用等生产性能作调查,滇东南水牛体型中等偏小,为典型的役用型水牛品种,成年公母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分别为476.64±101.18 kg和392.16±64.25 kg、131.00±7.39 cm和123.33±4.50 cm、125.85±6.08 cm和120.22±2.91 cm,较德宏水牛、槟榔江水牛小;滇东南水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槟榔江水牛较为接近,比德宏水牛低约10个百分点。并就滇东南水牛的发展策略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冻精在瘤牛(Bos indicus)体内胚胎生产及杂交改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9头瘤牛(婆罗门牛)供体进行超排,发情后将供体分为试验组(n=5)和对照组(n=4),分别用大额牛和瘤牛(婆罗门牛)冻精人工授精(AI),以第1次AI之日为0天,在第7天回收胚胎;对试验组287号供体左侧子宫角回收胚胎,右侧子宫角使胚胎继续着床妊娠;对287号母牛所产F1代犊牛(大额牛×瘤牛)进行亲子鉴定;测定F1代牛的初生、6月龄和12龄的体重、体尺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供体的受精率分别是90.5 %和80.8%,头均获胚数分别是4.2±1.3枚和6.5±4.7枚,可用胚数分别是3.0±1.2枚和4.3±5.3枚,可用胚率分别是71.4%和65.4%,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287号母牛左侧子宫角回收到2枚可用胚,右侧子宫角内胚胎继续发育,并成功产下1头母犊,妊娠期为288 d;对F1代犊牛亲子鉴定显示,9个微卫星座位上犊牛与公牛、犊牛与母牛都具有共享的等位基因,父子关系相对机会(RCP)为99.9949%,证明此例亲子鉴定的确是一个三联体家庭,从而证实了种间杂交的真实;F1代牛的初生、6月龄和12月龄重分别为31.5 kg、180.0 kg和280.0 kg;初生~12月龄平均日增重达680.8 g。【结论】大额牛冻精在瘤牛超排中应用效果好;并获得国内首例大额牛(独龙牛)与瘤牛杂种牛犊;F1代牛生长较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为提高母牛的利用年限、缩短后备母牛的培育时间、探索BMY青年牛的适配年龄(体重)和提前妊娠产犊对母畜和犊牛的影响。[方法]对断乳母犊进行适当培育,使其早进入初情期,运用繁殖生物技术妊娠产犊。[结果]经过培育后BMY青年牛的初情期平均为(270.8±20.8)d,此时的平均体重为(254±10.6)kg,发情周期...  相似文献   
88.
NDVI在澜沧江流域山区林地覆盖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淑  何大明  袁希平 《林业科学》2001,37(4):134-136
澜沧江流域处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上游山地区域 ,生态环境复杂、特殊 ,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由于林地覆盖状况与流域山地土壤侵蚀、滑坡 ,水资源恶化 ,以及与高山野生动植物消失、遗传性物种多样性迅速减少等区域环境退化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 ,在流域整体综合开发研究中 ,及时、快速地获得对维护山地生态系统非常关键、敏感的林地覆盖宏观状况的监测 ,对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里就利用NDVI进行山区林地覆盖快速遥感监测的技术展开应用研究 ,以期为较大区域的澜沧江流域林地覆盖…  相似文献   
89.
利用肉牛自然交配+胚胎移植诱导1胎双犊(肉、奶牛)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发情期杂交母牛先进行自然交配,第7 d在有黄体一侧子宫角移植1枚奶牛IVF冷冻胚胎(A组)和母牛发情的第7d在有黄体一侧子宫角同时移植2枚奶牛IVF冷冻胚胎(B组)的方法进行1胎双犊生产试验.结果A组(n=2)有1头妊娠,妊娠率50%,并于2003年2月8日成功产下双犊,其中1头为肉牛公犊、1头为奶牛母犊;B组(n=2)有1头妊娠,妊娠率50%,但到期没有产犊.  相似文献   
90.
龙陵县位于东经98°52'~99°11',北纬24°07'~24°50',平均海拔1 851 m(683~3 763 m).龙陵黄山羊主要分布于保山地区龙陵县的平达、象达、天宁、勐冒、朝阳等山区乡,腾冲的明光乡也有小量分布,这一地段为滇西南亚热带的中山宽谷亚区地貌类型,一年中的后半年受来自赤道海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水汽来源充足,龙陵位于北高南低的西南暖温气候迎风坡而成为云南西南部4个多雨区之一,年均降雨量2 110 mm,年均日照2 071 h,年均气温14.9℃,无霜期237 d.山区草场以山地草丛草场、混牧林草场、疏林草场等类型为主,有禾本科、豆科、沙草科、菊科、其它杂草及灌木林.丰富的草山、草坡为山羊、黄牛提供了草料与自然环境.2001年3月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从龙陵县引种107只龙陵黄山羊(7 ♂、100♀),饲养于马鸣基地(马龙县马鸣乡,羊舍为高床漏缝地板),经多年的观察与饲养驯化,龙陵黄山羊表现出体格大、生长快、易肥、屠宰率高,膻味轻等优良的地方良种特性,且耐热耐湿力强,板皮面积大,属肉皮兼用地方品种.为更有效地保存和持续利用地方良种资源,我们就龙陵黄山羊的生长性能指标进行测定,以给予同行们在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中相互参考与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