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玉米是荆门的非主导产业,多年来未受到政府的重视,2013年上半年示范玉米高效模式,为发展玉米生产找到了突破口,本文通过对荆门市玉米生产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可行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2.
小麦育种亲本材料Dx5、Bx14亚基及1BL/1RS易位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等研究提供参考,利用优质谷蛋白Dx5、Bx14亚基及1BL/1RS易位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本课题组近年常用的38份杂交亲本材料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系)中,含Dx5亚基的材料分别占16.0%和7.7%,含Bx14亚基的材料分别占16.0%和23.1%,1BL/1RS易位材料分别占24.0%和38.5%.与引进品种相比,自育品种(系)含Dx5亚基的材料很少,而含Bx14亚基和1BL/1RS易位的材料较多.总体来看,育种亲本含Dx5、Bx14亚基的材料较少,而含1BL/1RS易位的材料相对较多.因此,今后小麦优质育种中应重视含Dx5、Bx14亚基材料的引进和利用,合理使用1BL/1RS易位材料,并加强杂种后代的分子鉴定与选择.  相似文献   
53.
试验表明:5.8%双氟·唑嘧磺悬浮剂(麦喜)10mL/1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mL/667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g/66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mL/667m^2+75%苯磺隆干悬浮剂(巨星)1g/667m^2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猪殃殃、播娘蒿、荠菜)药后45d防效均在83.4%~89.8%之间,可以有效控制麦田阔叶杂草.几种除草剂对荠菜、播娘蒿的防效相当,对猪殃殃的防效,以5.8%双氟·唑嘧磺悬浮剂(麦喜)处理的最好,以75%苯磺隆干悬浮剂(巨星)处理的最差.  相似文献   
54.
2017年6月河北省承德市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鹿先后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现象。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确定魏氏梭菌是导致鹿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突然擅自增加豆粕比例是引起该病的主要诱因。场主按照调查后提出的建议,通过逐步降低豆粕比例、隔离消毒、药物对症治疗等措施,15 d后该场未再发生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55.
综述了两系法杂交小麦育种研究的现状,针对限制两系杂交小麦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主要因素,从提高杂种优势幅度、保证制种纯度、降低杂交种生产成本、提高杂交F1的恢复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两系杂种小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河科大9612是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组以太谷核不育(Tal)小麦材料为遗传改良的技术平台,通过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育成的一个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8015).河科大9612属弱春性多穗型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中南部中晚茬高水肥地块及相应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7.
为了建立花粉管通道介导的小麦转基因植株的抗生素筛选体系,将小麦种子播种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G418溶液中,7 d后统计各处理小麦幼苗的苗重、苗高、根数、根长、胚芽鞘长等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的G418即可显著抑制小麦幼苗的苗重、苗高和根长,而对胚芽鞘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小麦转基因植株G418适宜筛选浓度为25~50 mg/L,根长是小麦转基因植株筛选的适宜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58.
用普通小麦六个有代表性品种的田间连年种植选择种群和室内保存五年的原始种群,分别进行了成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在小麦品种资源的利用和繁种过程中,只要实施正确的选择,不会使原始种群的遗传典型性发生根本改变。(2)选择种群较之原始种群在早熟性和株高等农艺性状方面一般都有明显的改良。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由选择造成的种群遗传性变异,总是朝着对人类需要有利的方向发展的。(3)个别品种的选择种群出现的不利变异,往往是一些次要性状,且与某些重要的有利变异相伴发生,保留这些类型显然是出于利大于井的现实考虑。由此证明在农作物的良种繁育过程中,单株选择一分系鉴定一混系繁殖的技术路线,对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种性都是有利的。相反秉取室内保存原始种盾,然后再多次加代扩繁种子的技术路线。时作物新品种的种群进化和种性改良都并非有利.  相似文献   
59.
根据1997~1998年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冬水组以及黄淮南片小麦春水组的区试结果。利用高穗系数法对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并将高稳系数与常规的几种稳定性统计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是一个简单、准确地反映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综合指标.高稳系数法是评价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0.
猫传染性肠炎,又称猫粒性白细胞缺乏症,猫运动失调等病名,是猫的一种高接触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夏季。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