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以鹅副粘病毒HZ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F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经转化、筛选、酶切和PCR鉴定后,初步获得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因由1 662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55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9株参考毒株的F基因作同源性比较,发现HZ株与ZJ1、F48E9、Lasota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85.4%、82.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0.6%、88.1%。说明HZ株与经典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在F基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与近年来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2.
利用Real-time PCR和Real-time RT-PCR方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EIA)驴白细胞弱毒疫苗(DLA-EIAV)、DLA-EIAV感染性分子克隆衍生毒(vOK8226)、强弱毒嵌合病毒(vOKVltr)以及EIA强毒接种马后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含量及血浆中病毒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直接攻击强毒的2匹马及1匹接种vOK8226后再用强毒攻击的马血浆中病毒含量快速升高,伴随着明显的临床反应,最后均以死亡结束.其它免疫接种马在攻击强毒后均获得保护,没有发病,马血浆中有低水平病毒存在,攻毒后3个月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说明感染马体内病毒的大量增殖与疾病的进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的含量在各试验马各时期均能检测到,说明EIAV以前病毒的形式潜伏在感染马体内,疫苗的免疫只能控制发病,而不能清除感染的病毒.  相似文献   
73.
采集疑似鹅副粘病毒病的鹅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到1株病毒(HZ株).该分离病毒经鸡红细胞凝集(HA)试验、凝集抑制(HI)试验、电镜形态学观察等,结果表明与NDV极为相似,属禽Ⅰ型副粘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说明分离到的副粘病毒为临床疫病病原,毒力较强,能使15日龄的鹅、鸡、番鸭等禽类感染发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74.
基于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cirus type 2,PCV-2)的ORF2基因建立了一种便捷、灵敏而又特异的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该方法通过针对PCV-2 6个位点的4条特异性引物,在Bst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对PCV-2靶序列进行等温核酸扩增。经过对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所建立方法在61℃反应1 h能够成功的检测出PCV-2基因组DNA,且操作简单,不需要PCR仪等复杂仪器,结果可经电泳检测及肉眼观察;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地检测PCV-2并且其敏感度可以达到0.5 pg的DNA分子;所建立LAMP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与国标PCR的阳性检出率符合度为100%。该研究为PCV-2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更加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以满足基层检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75.
1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引起该病的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Ⅰ型(古典型)鸭肝炎病毒最早于1950年从美国分离到,并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Ⅱ型鸭肝炎病毒最早于1965年在英国分离到,并且主要发生于英国,Ⅱ型病毒与Ⅰ型病毒无抗原相关性;Ⅲ型鸭肝炎病毒于1969年发现于美国纽约市长岛地区,并一直局限于该地区,Ⅲ型病毒与Ⅰ型病毒之间亦无抗原关系[1,2].  相似文献   
76.
为建立一种快捷高效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ASFV B646L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非洲猪瘟Taqman荧光定量(ASFV-qPCR)检测方法,验证其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能检出10拷贝阳性质粒DNA;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5%。本研究为非洲猪瘟快速诊断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为进一步开发ASFV多重荧光PCR检测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兔H-Y抗血清的制备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1.5~2.0 kg体重的新西兰兔2窝,提取同窝公兔睾丸H-Y抗原并测定蛋白浓度。采取2种不同的免疫方法,制备兔H-Y抗血清,经Western-blot技术检测兔睾丸H-Y抗原组分,应用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其中5份抗血清中只有0830#产生较高的效价,达1:100以上。本试验结果为兔睾丸抗原组分的测定和兔H-Y抗血清的效价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