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7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考试考核等方面,阐述了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TaERECTA基因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方法】以TaERECTA转基因小麦为材料,鉴定TaERECTA基因超表达水平,测定高温胁迫下转基因小麦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转基因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不显著.TaERECTA基因的超表达水平与SOD和POD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依据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糖含量聚类分析,转基因株系可分为3组,分别与TaERECTA基因超表达水平一致.【结论】在高温胁迫下,TaERECTA基因参与提高小麦幼苗SOD和POD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淮河中下游地区产量和品质。通过系统抽样方法,在每个品种200hm~2连片种植区各抽取3个样点样品进行产量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性状主要受茬期和年份影响,仅酸性洗涤纤维和相对饲用价值受到品种影响,2年结果都以第一茬产量最高,占总产量的38%,因此在品种选择上,优先考虑第1茬品质性状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4.
论作物产量育种与农业科技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现代三次农业革命和21世纪农业跨跃式发展两方面论述了作物产量育种对农业科技革命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目前农业科技革命应注意的问题,展望了作物产量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5.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0个黑麦草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53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76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共597 条,多态性比率为78.9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4.4和11.2条。各黑麦草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85~0.727,平均为0.627。从UPGMA 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以阈值0.63可将这20个品系分为4类。2个多花黑麦草品系并不聚在一类,而是分散在18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系中。另外,UPGMA 聚类结果与这些品系的来源基本一致,这说明SRAP 标记适用于黑麦草品系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利用叠氮化钠(NaN)对黑麦草品种蓝天堂进行诱变处理。经过M 筛选和M 鉴定,得到农艺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体60株,并从中选择了2个穗部突变体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M 代株系中,共有60株具有稳定的变异性状,其中穗部性状发生变异的植株最多,共21株。在M 代株系中,比较2个穗部突变体与对照的表型发现:对照只有1个顶端穗,但经诱变剂处理后,有2个突变体出现多个顶端穗,其中1个突变体有5个二级分枝。对照和2个突变体在100个引物中有45个引物能扩增出带,其中3个引物能够区分对照与突变体1和2。因此,对照蓝天堂黑麦草和2个M 突变体之间在DNA 水平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7.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高粱、苏丹草强大的杂种优势,选育的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经试验、示范,不仅单株优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十分优良,用于养鱼和养牛,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8.
强弱光下高粱与苏丹草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秋文  方秋菊  高文玲 《种子》2006,25(11):11-13
采用CI-31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32份高粱和10份苏丹草品种进行强弱光下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和苏丹草的各项光合指标除后者的胞间CO2浓度外,在强弱两种光照条件下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弱光条件下,各项光合指标在高粱和苏丹草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强光条件下,高粱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极显著或显著超过苏丹草。在弱光条件下,无论高粱或苏丹草,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三者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在强光条件下,苏丹草的各项指标无显著相关,而高粱大部分指标间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79.
对生玉米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秋文  刘正等 《种子》2001,(5):8-10,14
本文通过对生玉米对生性相关分析和遗传效应分析,初步探究了对生玉米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同一世代不同发育时期对生性相关极显著;不同世代的对生性随世代增加,相关密切程度愈高;玉米对生性受显性基因控制;对生频率的广义遗传率为37.59%,达0.01显著水平,对生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符合高产玉米杂交种的要求,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玉米杂种优势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80.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产量构成因子及最适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高梁-苏丹草杂交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表明,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主茎粗和叶长;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叶长和单株产量,其中密度对单位面积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1.0299^**。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种最适密度为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