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21.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UC-MSC-Exo),并研究犬UC-MSC-Exo来源mi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采用超高速离心法从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NTA)进行鉴定。通过对犬UC-MSC-Exo中的miRNA进行测序,筛选出2个目标miRNA(cfa-miR-34a和cfa-miR-143)并合成相应的mimic和inhibitor,转染犬VEC;采用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mic和inhibitor转染情况及其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mimic和inhibitor对犬VEC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犬UC-MSC-Exo表达特异性的外泌体表面蛋白CD9、CD63和CD81,粒径集中在100~200 nm,电镜检测成典型的杯状。免疫荧光结果表明,miRNA mimic和inhibitor均已转染进细胞内,并且聚集于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转染cfa-miR-34a mimic和cfa-miR-143 mimic后,细胞内cfa-miR-34a和cfa-miR-143表达量分别升高约400和78倍;而转染cfa-miR-34a inhibitor和cfa-miR-143 inhibitor后,细胞内cfa-miR-34a和cfa-miR-143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7%和83%;CCK-8检测结果表明,cfa-miR-34a和cfa-miR-143在体外可极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1)。cfa-miR-34a靶基因预测结果发现,共有195个保守靶位点,与miRDB预测结果共有69个交集靶基因;cfa-miR-143则有448个保守靶基因,其与miRDB预测结果有128个交集靶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犬UC-MSC-Exo,且证实目标miRNA cfa-miR-34a和cfa-miR-143在体外可极显著促进VEC增殖。  相似文献   
22.
以注射疫苗同时注射胸腺肽α1(Tα1)的方式,研究Tα1对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与猪瘟疫苗联用时,Tα1可显著提高其抗体产生率;在与猪蓝耳病疫苗联用时,虽然没有显著提高抗体产生率,但可维持抗体的长效性表达.胸腺肽Tα1对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调节功能,其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T细胞的发育分化及胸腺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原胸腺细胞,经过前胸腺细胞、CD4-CD8-双阴性细胞、CD4 CD8 双阳性细胞以及CD4 CD8-或CD4- CD8 两个单阳性胸腺细胞亚群共5 个阶段,发育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胸腺微环境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的重要条件。胸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胸腺激素在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着重综述了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及胸腺激素的生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4.
25.
从动物生理生化实验室的视野下,探讨了多种开放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基于多年的实践运行提出了几点体会与思考,可为今后实验室的进一步开放与厚基础重实践的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观察15种中药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效果,试验通过先加中药再加病毒、先加病毒再加中药及中药和病毒混合后一起加这3种加药方式,采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HA)试验研究了赤芍药等15种中药在体外抗猪流感病毒的效果;然后,将有显著效果的中药筛选出来,测定其治疗指数(TI)和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表明:在3种加药方式中,赤芍药和贯众抗猪流感病毒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7.
为了比较4种常用消毒剂对猪流感病毒的杀灭效果,试验采用鸡胚感染试验和Klein-De-fors悬浮灭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复合酚、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苯扎溴铵与H3N2猪流感病毒作用5,10 min的杀灭率。结果表明:复合酚1∶2 000的稀释液、二氯异氰尿酸钠1∶800的稀释液、过氧乙酸1∶10 000的稀释液、苯扎溴铵1∶300的稀释液能将病毒100%杀灭。说明过氧乙酸的杀灭效果较显著,其他依次是复合酚、二氯异氰尿酸钠、苯扎溴铵。  相似文献   
28.
为提高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通过口服、注射两种方式,研究了三肽囊素对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服和注射一定剂量的三肽囊素均可提高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且效果与三肽囊素剂量有关.在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方面,注射1μg/kg剂量的三肽囊素效果较好,口服30μg/kg剂量组效果最...  相似文献   
29.
番鸭白点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番鸭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后第1、3、5、7、10、14d分别采集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进行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研究白点病的发病机理。结果,感染后第1d,胸腺、脾、腔上囊开始出现肿大、出血和充血的现象,第3~7d病变较严重。胸腺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为主要病变;脾除了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外,还有单核细胞浸润和髓窦红细胞淤积现象;腔上囊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变。染毒后第3d,食管、腺胃、肝、胰、小肠等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第5d时各消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随着病程的发展,炎性细胞和红细胞逐渐增多。第10d时病变开始减轻,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减少。血浆MDA含量在感染后第3d开始升高,到第5d时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在感染后第1d就开始升高,至第7d达顶峰。试验结果提示,MDA和NO参与了白点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0.
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毒力的鸭肝炎病毒株人工感染雏鸭,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病理模型.于感染后1、3、5、7 d剖杀雏鸭,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血浆和肝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研究了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1 d,血浆NO含量开始上升,3 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试验结束;肝组织NO含量在感染后1 d便显著升高.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感染后1 d便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的MDA却高于或显著高于时照组.提示,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产生的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