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本研究以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Arid3’(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Arid3’)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模拟弱光胁迫,研究喷施外源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对不同光照强度(100,75,50和25 μmol·m-2·s-1)处理下高羊茅形态指标、光合色素、细胞膜透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旨在为耐荫草坪草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高羊茅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都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喷施外源H2S供体能够显著提高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P<0.05),且在光照强度为50 μmol·m-2·s-1和75 μmol·m-2·s-1时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喷施外源H2S供体能够促进适度弱光下高羊茅内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赤霉素(Gibberellin,GA)和硫化氢含量的增加(P<0.05)。综上,适度的弱光下,外源H2S通过提高高羊茅内源激素含量,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高羊茅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32.
利用样方法对西藏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2010-2012年不同强度的牦牛放牧试验对植物群落动态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草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适度放牧能提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一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植物群落盖度;重度放牧降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重度延迟放牧能缓减重度放牧对草地的不良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盖度与均匀度、丰富度、植物密度、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高山嵩草草甸的功能群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化,其优势功能群多年生根茎型牧草高山嵩草和苔草(Carex moorcroftii)、多年生丛生型牧草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3.
外源一氧化氮对遮阴胁迫下高羊茅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遮阴胁迫下(20%遮阴、60%遮阴和90%遮阴),采用叶面喷施外源一氧化氮(NO)方法,研究了外源NO对遮阴胁迫下高羊茅瑞德3号(Festuca arundinacea ‘Arid 3’)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遮阴对高羊茅植株几乎没有伤害,而60%和90%遮阴的伤害作用较严重,并且随着遮阴时间的增加高羊茅受伤害程度加强。外源NO可以显著提高遮阴胁迫下高羊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质膜相对透性的增加,减少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升高,促进脯氨酸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外源NO的保护作用随着遮阴时间与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变化,外源NO对20%遮阴和60%遮阴的高羊茅效果较好,而对90%遮阴高羊茅效果较差;此外,随着遮阴时间增加,外源NO对不同遮阴强度高羊茅作用效果不同,处理14 d效果较好。综上表明,外源NO对遮阴胁迫下的高羊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种保护作用随着遮阴时间与遮阴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4.
本项研究采用3种不同的刈割次数处理和7种不同的留茬高度处理.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处理75天/次与30天/次、45天/次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王草的单株鲜重472.07 g,鲜草产量341666.7 kg/hm2.a;不同刈割高度最佳处理为150 cm,与30 cm、60 cm、90 cm、120 cm、180 cm、210 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王草的单株鲜重480.0 g,鲜草产量332 486.7 kg/m2.a.  相似文献   
35.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原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恢复措施及组合模式进行了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恢复措施对退化草原的植被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各处理总体效果表现为:围栏封育>非洲狗尾草+高羊茅+绛三叶+银合欢>非洲狗尾草+苇状羊茅+多变小冠花+白三叶>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苜蓿WL323+银合欢>猫尾草+沙打旺+多年生黑麦草+绛三叶>对照自然恢复植被。不同处理草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大小随季节的变化,以对照为最小。聚类分析将6个样地划分为4组,其中自然恢复植被(对照)被单独划分为一组,表明仍处于退化状态,当前须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6.
不同草坪草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以Waters Spherisorb(ODS-2封口的色谱柱,测定正常光照条件下沿阶草(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高羊茅(Poapratensis L.)和草地早熟禾(Ophiopogon bodinieri Lévl.)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和构成.结果表明:主要类胡萝卜素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排序为叶黄素>β-胡萝卜素≥紫黄质>新黄质;由于不同植物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不同,所有类胡萝卜素均以其在整个类胡萝卜素中所占的比值的不同来衡量种间的差异;3种植物中的新黄质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叶黄素与叶黄素库(包括紫黄质、单环氧玉米黄质和玉米黄质)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沿阶草叶黄素/叶黄素库的比值最高,而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β-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叶黄素库和新黄质)与α-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叶黄素)的比值,在3种植物中具有显著差异,以草地早熟禾为最高,而沿阶草最低.  相似文献   
37.
不同处理方法对3种豆科灌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多花木蓝,紫穗槐和胡枝子3种灌木的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其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发芽率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多花木蓝的种子,以浓硫酸浸泡15 min和100 g/L硝酸钾溶液浸泡6 h的处理最好,发芽率在72%以上;紫穗槐经浓硫酸浸泡15 min,平均发芽率在76%以上;胡枝子则以30%的双氧水浸泡30 min最好,发芽率为72.7%。因此,选用适宜的方法处理种子,可降低种子硬实率,打破休眠,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38.
2005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退化山地进行灌草组合模式的筛选,以土壤改良效果评价8种灌草种植模式,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应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评价方法,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为指标,对土壤生态恢复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Schumach.) Stapf & C. E. Hubb. cv. Narok)+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Fine Lawn)+大翼豆(Macroptilum atropurpureum (DC.) Urba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cv. Haifa)+杂三叶(Trifolium hybridum L.)"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关联度值r=0.773为最大,聚类分析为优,对土壤贡献值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合于大面积推广,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山地土壤生态恢复的优化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9.
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在阐述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以草业科学专业的“牧草栽培学”课程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提出语言比例模式、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为重“学”为主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前、课堂、课后(PIR)三段式双语授课模式,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开展了与双语教学模式配套的改革探索,包括探索多样化、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核;重视教材建设等,从而为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的普及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40.
分析目前“草坪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简单、考核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提出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考核机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草坪学”课程,应该采取“生产、教学、科研”3者相结合的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