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9只带有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随机分为3组,研究了日粮精粗比(3∶7)相近的条件下,提高日粮淀粉水平对纤维物质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日粮淀粉水平的提高,日粮纤维在胃区及全消化道消化率也随之下降,而在大肠的消化率有上升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2.
为了同时检测奶牛乳房炎中的6种主要致病菌,本试验分别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无乳链球菌的ef-tu基因、绿脓杆菌的eta基因、停乳链球菌的16srRNA基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Phoa基因、牛支原体的opp D/F基因设计合成了6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并验证单一PCR的基础上,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对其反应体系进...  相似文献   
2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和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 AKAV)是引起牛发生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根据BVDV的5′-UTR、IBRV的gB基因和AKAV的S基因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构建了检测BVDV、IBRV和AKAV的多重PCR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验证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构建的多重PCR方法对其他牛源病毒无扩增,对BVDV、IBRV和AKAV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3、103和104 拷贝/μL。对采集的184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BVDV、IBRV和AKAV的阳性率分别为18.48%、14.13%和1.63%,BVDV和IBRV 2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3.8%,BVDV和AKAV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63%。该结果与我国出入境检疫行业标准符合率达92%以上,BVDV+IBRV和...  相似文献   
24.
从血液氧化脂质组的变化特征角度阐明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在宁夏某一集约化大型奶牛场,选取体况评分和胎次相近的产后7 d内患有子宫内膜炎的荷斯坦奶牛7头,治疗前视为试验组(E),治疗恢复后视为对照组(C)。两组奶牛于晨饲前采集血液,制备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定量检测两组血浆中氧化脂质的含量,并采用脂质组学技术分析两组血浆氧化脂质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差异氧化脂质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E组血浆代谢轮廓较C组发生显著变化,10种氧化脂质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VIP≥1,FC≥2或FC≤0.5),其中4种上调,包括12-HEPE(羟基二十碳五烯酸)、5-HEPE、12-HETE(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4(S)-HDHA(羟基二十二碳六烯酸),6种下调,包括9,10-EpOME(环氧十八碳烯酸)、12,13-EpOME、11,12-EET(环氧二十碳三烯酸)、8,9-EET、14,15-EET、17(18)-EpETE(环氧二十碳四烯酸);差异代谢物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PPAR信号通路和血管平...  相似文献   
25.
作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首次对我国一类保护物种宁夏滩羊各组织中朊蛋白(PrP)的分布进行定性、定位研究。结果显示,PrP在滩羊的大脑、脑干、小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及淋巴结均有表达,尤其在脾脏、肾脏、脑干、淋巴结中的表达量丰富,而肺脏检测结果为阴性。此研究确定了朊蛋白在滩羊各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状况,并优化了朊蛋白检测的技术条件,为羊痒病的诊断与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将质量浓度为15 μg/L的IFN-γ作用于不同荆量M.bovis(MOI 10:1,20:1)北京株感染的THP-1细胞,在感染后12,24,36,48、72 h,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凋亡百分比.结果表明:IFN-γ诱导了牛分枝杆菌北京株感染的细胞凋亡,并且凋亡呈时间相关性.在相同时间,感染剂量为MOI 10:1和MOI 20:1的THP-1细胞经IFN-γ诱导后,细胞凋亡数无显著差异(P>0.05).将IFN-γ(15 μg/L)和牛分枝杆菌北京株(MOI 10:1)处理的THP-1细胞孵育36 h后,使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核内凋亡诱导相关因子(AIF)的变化,结果发现,细胞核内牛分枝杆菌单独感染和IFN-γ刺激的牛分枝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的AIF的百分比分别为(11.38±1.00)%和(23.26±1.8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IFN-γ诱导的牛分枝杆菌感染的THP-1细胞凋亡过程中,AIF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被激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IFN-γ诱导的牛分枝杆菌北京株感染的THP-1细胞凋亡过程中AIF相关信号通路,对阐明IFN-γ在牛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鳞状细胞癌是犬皮肤多发的一种棘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高居犬所发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机体许多部位都可能出现。本试验对临床中遇到的一例造成严重损伤的犬后肢鳞状细胞癌进行了研究,并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加以了确诊。  相似文献   
28.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牛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菌,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主要应用血清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商品化疫苗,血清A型疫苗的研发迫在眉睫。本文就牛巴氏杆菌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及疫苗开发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者进一步建立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技术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以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各种务件进行优化(如抗原的包被,作用时间及底物的选择),建立了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抗原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1mg/L,最适包被条件为4℃过夜.血清稀释度为1:40,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的反应时间分别为37℃ 30min和40min.底物用TMB溶液,37℃显色10min。本研究对ELISA板的蛋白稳定剂、血清稀释液的显色系统和终止液进行了研究。用全病毒进行的阻断试验结果表明.全病毒能够阻断阳性血清与包被重组N蛋白抗原的结合反应。用此方法对几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表明建立的ELISA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板内和板间重复性试验结果为.同1份血清板内各孔的变异系数和板间各次的变异系数均小于7%.表明本方法的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0.
<正>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体是抗酸性棒状结核分枝杆菌。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结果表明,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受到结核杆菌的潜在感染[1]。尽管只有一小部分的潜伏感染人口会发展成结核病,这仍然意味着每年将增加800万结核病例和导致大约150万结核病人死亡。结核病是死亡率排在第二的传染性疾病。我国卫生部对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结核病的疫情相当严峻,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