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分析了张掖市绿洲农业区资源环境和农业产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张掖市绿洲农业发展思路是:实施节水型农业;提升绿洲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除草剂对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4种除草剂48%仲丁灵、40%二甲.辛酰溴、72%2,4-D丁酯和75%苯磺隆处理下皮燕麦品种陇燕3号(Avena sativa cv.Longyan No.3)和裸燕麦品种燕2号(Baiyan No.2)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等光合指标。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降低了皮、裸燕麦的SPAD、Pn、Gs、Tr和气孔限制值(Ls);4种除草剂对皮、裸燕麦的影响不同,其中48%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小,72%2,4-D丁酯和75%苯磺隆危害较大;皮、裸燕麦间对除草剂的反应存在差异,皮燕麦对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大于裸燕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黑色地膜覆盖在胡麻田杂草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胡麻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黑色地膜覆盖对胡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胡麻的增产作用。[结果]黑色地膜覆盖对胡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显著,胡麻出苗后30 d的总体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8.57%和93.32%,60 d的总体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7.14%和89.00%。黑色地膜覆盖胡麻的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分枝数、蒴果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高于白色地膜覆盖。[结论]黑色地膜覆盖是有效防除胡麻田杂草的物理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对马铃薯田多种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33%二甲戊灵乳油4.500 L/hm2对水900 kg、33%二甲戊灵乳油2.250 L/hm2+50%乙草胺乳油1.875 L/hm2的混剂组合对水900 kg均能有效防除马铃薯田禾本科杂草,且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4.5 kg/hm2对水900 kg对马铃薯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且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5.
旱地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甜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与普通玉米不同,它完全是一种商品。由于它甜度高、风味好,深受人们欢迎。而旱地采用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栽培甜玉米,达到集雨、保墒,使有限的降雨全部被土壤保存,不被蒸发,供玉米生长利用。能提高地温,使甜玉米提早出苗、早上市。采用早熟品种,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分期播种,陆续上市,就能灵活保证市场需要,增加农民收入。1选茬整地,施足基肥1.1选择旱川地、梯田地或坡度在15度以下的缓坡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胡麻田施用除草剂噻吩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以期为施用噻吩磺隆胡麻田后茬作物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设15%噻吩磺隆低剂量和高剂量两个施药处理和清水对照,研究对后茬作物玉米、春油菜、荞麦、大豆、向日葵、马铃薯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田喷施15%噻吩磺隆345 g/hm2(低剂量),对玉米、大豆、向日葵、荞麦和马铃薯等5种后茬作物的出苗、株高、产量均无明显影响,相对出苗率均超过98.4%,株高抑制率为0.14%~1.41%,减产幅度在1.00%左右。喷施15%噻吩磺隆525 g/hm2(高剂量),对上述5种后茬作物株高和产量的负面影响均有所增强,对玉米、大豆、向日葵和马铃薯出苗率无明显影响,相对出苗率均达96.6%以上;对荞麦出苗影响显著,相对出苗率为95.93%,株高抑制率为0.42%~6.74%。胡麻田喷施低剂量、高剂量噻吩磺隆对后茬玉米、大豆、向日葵、荞麦和马铃薯均安全,对春油菜具药害。结合作物的抗药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综合评判,在甘肃省陇东地区,施用噻吩磺隆的胡麻田后茬可安排种植玉米、大豆、向日葵和马铃薯,不宜种植荞麦和春油菜。  相似文献   
18.
郝梅花  许维诚 《甘肃农业》2009,(11):60-60,67
立足榆中县干旱缺水、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的目标任务、措施要点和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基础上,从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入手,进行了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玉米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常规覆膜栽培,玉米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956.1 kg/hm2,增加16.31%;前期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提高2.58%、14.5%;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减少投入1 350元/hm2、1 860元/hm2,纯收入分别增加703.9元/hm2、3 055.1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