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2篇
  7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替代人力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更新、求和、统计等加工处理,并支持对数据信息的查询检索和打印报表的功能。从而为制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实现数据信息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有力工具。我们结合“中国农村水利发展方向研究”的课题,建立了县级农村水利现状及发展预测信息数据系统,该系统可为全国农村水利工作的宏观决策和规划研究,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数据信息和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52.
CPSP模型在华北井灌区农业水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农业水管理措施对区域水平衡的影响,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为华北井灌区代表性研究区,以CPsP模型为技术支持,研究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采用亏缺灌溉、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及利用区外水源等不同水管理措施影响下区域水平衡、区域耗水、区域取水及用水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资源型缺水区域,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采用非充分灌溉及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的压力,特别是采用非充分灌溉及改善作物种植结构能显著减少区域取水及耗水总量,并能减少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量中回归水所占比例,在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区域水质遭受回归水污染风险.另外,在未来情景中,因经济快速发展及人口持续增长,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加,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加剧,为确保区域水资源良性循环,势必采取积极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3.
Green-Ampt模型参数简化及与土壤物理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化模型表达形式从而减少参数个数,对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推导湿润锋处平均基质吸力与Philip模型中土壤吸湿率关系基础上提出了简化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基于新疆222兵团两块壤质土壤田块上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Green-Ampt简化入渗模型参数与土壤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模型参数与土壤物理参数之间的定量经验转换函数。结果表明,入渗参数A(组合参数)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呈对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7,A与土壤紧实度和黏粒含量均呈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74。饱和导水率Ks与土壤紧实度和黏粒呈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3。A和Ks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紧实度和黏粒含量呈高度和中度多元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和0.79。研究表明Green-Ampt简化入渗模型能够在一定精度下分析土壤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154.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施肥方式下的畦灌施肥性能,该文取水溶后可直接形成不同形态氮素的硫酸铵为施用肥料,开展入畦流量为3和6L/(ms)下的化肥液施与撒施畦灌试验,基于田间实测数据计算了施氮分布均匀性、施氮储存率和施氮满足率指标值,分析了液施与撒施硫酸铵下畦灌施肥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畦灌液施与撒施在施氮分布均匀性、施氮存储率和施氮满足率等指标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者比后者分别平均高出14.5、14.3和8.4个百分点,因此液施是较优畦灌施肥方式;对局部畦段,液施大流量与小流量下施氮分布均匀性差异显著,前者平均高出后者4.2个百分点,因此液施宜选择6L/(ms);撒施大流量与小流量下施氮分布均匀性、施氮存储率和施氮满足率间差异显著,对整体畦长而言,小流量施氮分布均匀性比大流量高出5.5个百分点,小流量施氮储存率和施氮满足率分别高出大流量5.3和3.2个百分点,因此撒施宜选择3L/(ms)。该结论为评价和优化畦灌施肥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为了分析土壤入渗空间变异特征并为灌溉系统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土壤初始重量含水率、土壤紧实度、土壤黏粒含量和入渗过程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选用土壤紧实度对简化的G-A入渗模型参数进行估算的合理性;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畦田规格下土壤入渗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紧实度与土壤质地、结构和含水率关系密切,在与土壤入渗参数的回归关系中达到了系统的显著性要求,采用其对简化的G-A入渗模型参数进行估算是可行的;畦田规格由0.5 hm2扩展到3.0 hm2时,简化的G-A入渗模型参数的变异系数均在0.1~1.0,空间变异程度呈中等,空间结构具有中等相关性,且都可用球状模型进行描述,畦田规格差异对G-A入渗模型参数空间变异程度和空间结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6.
基于自然降雨条件下夏季作物生长期的野外田间试验,探讨施肥和追肥对作物产量和不同形态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季不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分别明显减少了19.7%和30.4%的玉米总氮径流浓度和流失量;不施肥减少了棉花的产量及径流硝态氮、可溶性氮与总氮的浓度和硝态氮流失量。增加追肥对玉米和棉花的作物产量影响都不明显,却增加了两者的径流硝态氮、可溶性氮和总氮的浓度。与施底肥相比,增加追肥分别提高了69.9%,88.9%和46.2%的玉米硝态氮、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棉花的相应氮素浓度则分别提高了25.5%,31.8%和37.1%。故在淮北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玉米和棉花不追肥及适当减少玉米施肥量既不会使作物减产,又能减少农业土壤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流失。  相似文献   
157.
农业水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当今农业水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50年前有着显著差别。当前发展农业水管理的目的是在水资源稀缺状况下,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的同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减少贫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为此,应从跨学科、跨部门的角度出发,审视和改善与农业水管理发展相关的策略与对策,其中包括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大灌溉投入、提升雨养农业、提高农业水分生产率、减少农业贫困人口、减轻或预防土地和水环境质量下降、降低废水灌溉风险、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等。改善农业水管理、增加农业生产力的各  相似文献   
158.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一个连续2年的田间耕作试验在夏玉米生长期内完成,分析对比3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过程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耕作扰动对土壤水动态变化的影响是明显的,夏玉米生长初期免耕下的表层土壤持有较高的水分,这归因于土壤非耕扰动、冬小麦残茬覆盖以及耕层土壤孔隙尺度分布的变化;另一方面,深松土壤受到耕作活动的强烈干扰,苗期耕层土壤蓄水明显小于传统耕作。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差异的影响伴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显著减弱。深松耕作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状况及作物增产效果的作用是十分显见的。  相似文献   
159.
根据天气预报估算参照腾发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参照腾发量ET0的实时预测对实时灌溉预报很重要。通过对普通天气预报信息进行解析,取得可用的合理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了北京大兴试区近10年逐日参照腾发量,最后与由实测气象数据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解析气象因子与实测数据中,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为0.99,风速为0.90;t检验值日照时数为376.9042,风速为122.4295,远远大于t分布相应临界值2.576(α=0.01),表明其可以认为是来自一个近似的总体样本。由日最低气温确定的实际水汽压和由实测相对湿度计算的实际水汽压,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93,t检验值为153.3015。运用天气预报信息计算预测的ET0与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ET0相比,相关系数达到0.9613,t检验值为209.1194,说明二者具有高度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如果日常天气预报准确度能够达到90%以上,用此理论预测参照腾发量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0.
土壤水热分布状况是作物优质高产的关键环境条件之一,基于土壤水、热运动基本方程,结合地表滴灌水分运动特点,建立了地表滴灌水、热运移数学模型,利用HYDRUS-2D软件对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对数值模拟得到的土壤水热值与田间实测数值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 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对地表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和土壤温度变化及分布的动态变化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当土壤、气象以及灌水资料等可知时,利用该数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地表滴灌条件下水热耦合迁移与分布规律,模型可用来适时监测和调控地表滴灌条件下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热环境条件。此外,数值模拟值和实测结果都显示,地表滴灌条件下上层土壤的水分和温度值较下层土壤易受到土壤蒸发和大气温度剧烈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