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戊二醛法制备Bursin-KLH,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以PEG为融合剂,与SP2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出与Busin-BSA结合,不与BSA结合的2F9-4克隆株克隆株,经鉴定,抗体属性为IgM,K轻链。水溶性Bursin可阻性2F9-4对鸡法氏囊的反应,切片标本经PBS处理,反应性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于法氏囊上获得特征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元月中旬至二月上旬,在江西玉山县暴发了一种新的家兔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潜伏期短,传播迅猛,死亡率高,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年兔或成年兔,呈最急性或急性经过,病程一般为12~24小时。该病症状、病变均与江苏等地报道的兔瘟极相类似。从玉山采得的病科(暂定名为 Ys—85毒株),经无菌检验证明无菌,用健康成年兔感  相似文献   
13.
饲用油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饲料中脂肪进入成年反刍家畜瘤胃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不饱和脂肪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加氢饱和而后被机体吸收,而且部分氢化的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中性脂、肪、磷脂类和甘油都变成了挥发性脂肪酸。 反刍动物对饱和脂肪酸的吸收率较好,这一点与非反刍动物不同。饲料中没被水解及微生物合成的脂肪消化、代谢方式与非反刍动物相同。由于瘤胃微生物的氢化作用可使不饱和脂肪酸加氢饱和,因而反刍动物体脂肪不受饲料脂肪性质的影响。 奶牛在泌乳期,与产奶量的上升相比,采食量的增加相对减少,尤其是泌乳早期,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4.
<正> 轮状病毒(RV)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中,成为腹泻症的病原。1969年美国Mebus等在Nebraska州从腹泻犊牛的粪便中首次用电镜检出牛RV,命名为Nebraska犊牛腹泻病毒(NCDV),1971年培养成功,至1987年第四届国际病毒学会确定  相似文献   
15.
日本利用蚕蛹开发鸡新城疫亚单位疫苗引言新一代疫苗利用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基因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理论进行研制开发。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关键之一在于选择编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禽病中危害最大的鸡新城疫病毒(NDV)的整套基因产物由6个基因所编码,即L、...  相似文献   
16.
试验性预防剂对仔猪水肿病预防效果初报谌南辉,花象柏,张建安,全炳昭,邵莹,藏清文,谌澄光(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仔猪水肿病主要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突发性传染病。由于病原学的复杂性及免疫学上的质疑,至今尚未找到相应的免疫接种的可行性措...  相似文献   
17.
禽绿脓杆菌感染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绿脓杆菌感染症研究进展谌南辉,花象柏(江西农业大学牧医学院)1926年Kaupp和Dearstyne首次从禽类分离到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其后陆续在一些国家报道过禽类PA感染症。我国报道较早的是傅先强等(19...  相似文献   
18.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R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本室临床分离到的20株禽源大肠杆菌,经药敏试验筛选到四株抗性菌株提取质粒DNA,电泳分析表明菌株各存在数量不等(1-4个)的质粒DNA条带。分别用试剂盒回收出5种大小不同的R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但只有20.5kg、9.4kb两种质粒转化成功,并获得了相应的抗药性,用含9.4kb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攻毒,可致死小鼠,说明该质粒可能携带有毒性基因。  相似文献   
19.
20.
鸡法氏囊T区生物学功能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由鸡法氏囊全囊、T区、非T区的抽提物,连续9d注入雏鸡腹腔内,经实验测定,结 果表明能提高法指数的有效活性物质更集中于T区,而不是非T区。能促进体重与法氏囊重正常生理发育的活性物质亦更集中于T区。因而鸡法氏囊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生物学功能上分为T区与菲T区两部分,该两部分在对鸡免疫器官及体重的正影响上,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