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玉米和水稻根围分离到70株不同基因型的洋葱伯克氏菌,对这些菌株进行了拮抗植物病原菌的筛选,并对高拮抗菌株进行了潜在致病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6株洋葱伯克氏菌对一种或多种病菌有较高的拮抗活性。在不同的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内,以基因型Ⅴ内拮抗菌株占的比例最高,对所测5种病原真菌的平均拮抗菌株比率为80.0%,其中部分菌株表现出很强的拮抗活性。筛选出的4株高拮抗菌株对洋葱不具有致病性,同时也未检测到与人体致病相关的BCESM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2.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病原鉴定及其病害症状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河北番茄病果样品中分离到的5株细菌经致病性、细菌学、Biolog及脂肪酸测定,被鉴定为Pseudomonassyringae pv.tomato。其在果实上的初期症状与番茄细菌溃疡病相似。根据英文名及在番茄果实上的症状,建议使用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相似文献   
13.
浙江水稻稻种病原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7~2000年间对以浙江平原、丘陵及山区为主的稻种病原细菌开展了种类、频率及传病率的研究。从303份稻种样本中分离出3906个菌株,经菌落形态、细菌学、致病性测定后获得201个致病或弱致病菌(占总数的5.15%)。选出致病及非致病代表菌株299个连同23个对照菌株用Biolog进行证实。结果表明种子上所带的病原细菌涉及到6个致病细菌种和5个弱致病种。平原稻区存在较多致病细菌种,山区较少,但两地均以弱致病细菌种占优势;丘陵的强致病细菌种的分离频率显著高于平原与山区。在稻种上携带的11个细菌种中,人工接种和自然感染的病稻种均能引起传病的有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Pseudomonas fuscovaginae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  相似文献   
14.
水稻病原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Biolog细菌鉴定法(借助于计算机的数值分类法)、甲基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法(FAMEs)、基础细菌学、选择性培养基及致病性测定等方法鉴定18个水稻标准病原细菌进行了比较。Biolog 和FAMEs 鉴定细菌较可靠和快速,但由于目前水稻病原细菌的计算机数据库尚不完备,鉴定部分细菌需用其它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7~1999年,分别从中国长江三角洲稻区的276份和日本稻区30份水稻种子样本中分离出3 200余个及303个非致病菌株。经细菌学、菌落形态及致病性测定后,对386个格兰氏阴性菌及30个阳性菌进行Biolog鉴定,并用3个水稻病原菌进行了拮抗性筛选。从中国的水稻种子中测得假单胞杆菌属的10个种及5个非假单胞杆菌属中的14个种;从日本的水稻种子中测得假单胞杆菌属的6个种及5个非假单胞杆菌属中的10个种。这5个非假单胞菌属中的14个种尚未有从中国稻谷上分离出来的记录。从中国的14个细菌种及日本的10个细菌种中测得拮抗菌,其中占拮抗细菌种总数64%的种来自假单胞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6.
植物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植物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寄生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害的生防菌剂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方向。在此,介绍了各类生防因子在枯萎病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及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离体条件下对47个芽孢杆菌分离物进行了抑制番茄青枯病菌测定,其中12个表现良好的抑菌能力,通过细菌学和Biolog分析将其中5个代表性拮抗菌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的抑菌能力最强,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菌株其次.同时在温室条件下测定这5个芽孢杆菌拮抗菌促进番茄生长和诱导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效果.用芽孢杆菌处理番茄种子能够有效地控制番茄青枯病,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植株生长高度以及鲜重和干重表明芽孢杆菌的大多数分离物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这5个芽孢杆菌拮抗菌比对照显著地减少了青枯病的发病率,然而, 促生和病害抑制的效果因不同的菌株而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株不仅是良好的促生剂,也是有效的抗性诱导剂,它能减少青枯病80%,充分显示了芽孢杆菌在番茄青枯病治理上的潜在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铜绿假单胞菌FJAT-346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对该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番茄枯萎病的生防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JAT-346菌株对香蕉、番茄、西瓜、甜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均有良好的离体拮抗效果。该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可达81.57%。FJAT-346菌株能使番茄枯萎菌菌丝扭曲变形、细胞壁破裂、纠集成团停止生长,但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大。FJAT-346产生的抑菌物质可以被饱和度为70%的硫酸铵完全沉淀下来,初步判断该物质为大分子蛋白。在盆栽试验中,FJAT-346菌悬液对番茄出苗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番茄苗株高、根长和鲜重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与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大蒜轮作与瓜类枯萎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0~2001年在嘉兴的试验研究表明大蒜与瓜类轮作辅以休闲明显地减轻了瓜类枯萎病的危害,发病率由瓜类连作时的50%下降到10%。土壤中(干土)病原菌孢子的存活量也由瓜类连作时的14.1×104cfu/g降低到1.2×104cfu/g。同时室内抑菌试验表明,大蒜能够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5种浓度3种浸提时间的大蒜浸提液中以浸提时间为1d浓度在25g/L的浸提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达72%;浸提7d浓度为1.56g/L的浸提液抑菌效果仅为20%。因此为减轻瓜类枯萎病的损失,提倡瓜类与大蒜作物轮作并适时休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