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石兰  刘增亮  刘晓妹  蒲金基  谢艺贤 《果树学报》2011,(3):474-478,后插2
于2009年在云南发现一种杧果新病害,搞清其病原菌与生物学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通过常规鉴定和rDNA-ITS序列克隆鉴定明确了该病的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lose-um),并将该病害命名为杧果粉红聚端孢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  相似文献   
2.
由叶点霉属(Phyllosticta)的多个种引起的香蕉黑星病是香蕉产区常见的叶部和果实病害之一。受害叶片及果皮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色斑,可致叶片早衰,果实外观品质变劣,耐贮性及商品价值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报道,概述了香蕉黑星病的症状、分布与危害、病原种类、发生规律、检测技术与防治方法等研究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芒果产量和商品质量, 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芒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症状、分布与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病原及其遗传多样性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及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80 g/L毒死蜱乳油、450 g/L吡虫啉微乳剂、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7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当采用每间隔两天施药时,7种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都具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0.25ml/L对该虫的防效最高,为87.92%,其次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0.67 ml/L,其防效为86.02%,再次是450 g/L吡虫啉微乳剂0.33 ml/L,防效为72.00%;5%啶虫脒乳油0.67ml/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33 ml/L、480 g/L毒死蜱乳油0.5 ml/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33 ml/L对该虫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8%、51.47%和45.91%,显著低于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性海藻糖酶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37)致病和耐受不良环境中的作用,笔者构建了中性海藻糖酶编码基因敲除突变体Δnth1,并对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生物学特性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开展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Δnth1菌落生长缓慢、孢子萌发率下降,对巴西蕉苗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产孢量没有显著差异,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EC50=6.07 mg·L?1)也无明显变化。由此推断NTH1基因参与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生长,参与细胞壁合成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应答,不参与FOC对渗透压力、高糖和高低温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6.
对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wakef)Orver.et steinm [异名Ganoderma philippii(Bres.et.Henn)Bres.)]生物学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7,该菌可有效地利用部分碳源和氮源,碳源以D-果糖和酵母浸出液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光照处理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影响,黑暗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有抑制作用,黑光能杀死菌丝.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2℃,10min.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毒素基因cc004-cas序列特征及其功能,以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为材料,采用SEFA-PCR和RT-PCR技术对毒素基因cc004-cas进行扩增,并通过插入潮霉素B基因获得其突变体。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cc004-cas基因DNA和cDNA全长分别为2 800 bp和180bp,编码区含2个内含子(67 bp和49 bp),推测编码59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5.92 ku,等电点pⅠ为5.70,与NCBI中报道的C.cassiicola毒素基因cas编码的毒素前体pro-cassiicolin的氨基酸序列(0HABV25895.1)相似性达85%。cc004-cas突变体表型测定结果表明:在菌落和菌丝形态、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温度、pH要求,产生漆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方面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但用菌饼接种橡胶树嫩叶,致病力略有下降,用粗毒素接种时,致病力明显减轻,可见毒素是多主棒孢菌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但不是唯一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从海南省东方市、三亚市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为该病的致病菌。采用Fusarium mangiferae的特异性鉴别引物1-3F/R和AF1对致病菌进行PCR鉴别,结合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F. mangiferae,这是芒果畸形病在海南省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香蕉枯萎病菌的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1~2004年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发病的1 8个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分离物进行了培养性状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的分离物不仅在培养特性上存在明显区别,且在致病性上也存在强、弱2种不同类型:即致病性极强的4号生理小种和致病性相对较弱的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白根病(Rigidoporus lignosus)是世界性橡胶树严重病害,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害,曾在东南亚胶园造成过重大的损失。在我国,1983年11月,在海南省东太农场的橡胶林段中发现橡胶白根病,发病面积达26hm^2,经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已处置好这片橡胶林段,从此未见有关橡胶树白根病的报道。在2005年11月,我们在云南省调查橡胶树根病时,偶然发现类似的橡胶树白根病。现将橡胶树白根病的鉴别与防治介绍如下,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