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疮痂病是近几年在我国部分杧果产区危害杧果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描述杧果疮痂病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征和病害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2.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云南省河口县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在土中化蛹,其中8月下旬成虫最多。褐足角胸叶甲卵多为聚产,主要产于表土层和枯枝落叶下,每块有卵6~30粒,有的多达60多粒。卵约经过7.95天后开始孵化,最迟12.54天后孵化。  相似文献   
93.
香蕉褐缘灰斑病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是香蕉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香蕉褐缘灰斑病的早期诊断、检疫及防治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是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从而准确及时鉴定出病原菌种类.本文介绍了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的种类和分类,概述了国内外香蕉褐缘灰斑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归纳了传统、血清学、DNA指纹图谱、常规PCR...  相似文献   
94.
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及其产生的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10种化合物在4种浓度下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除NH4NO3外,供试化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SO4在2~5g/L、FeSO4-7H2O在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为100%。EDTA·Na2在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菌丝的抑制率为93.64%。FeSO4-7H2O、(NH4)2SO4-FeSO4-6H2O、KMnO4、CuSO4在0.5 ̄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分生孢子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平均抑制率分别为97.73%、97.07%、90.98%、90.39%。CuSO4和KI在1 ̄5g/L的高质量浓度下均出现化合物中毒现象,在0.5g/L的质量浓度下钝化效果最好,分别达75%、67.05%。EDTA·Na2、Zn-SO4-7H2O和(NH4)2SO4-FeSO4-6H2O是在5g/L质量浓度下钝化效果最强,分别为100%,98%和93.99%。  相似文献   
95.
应用RAPD标记技术鉴定香蕉褐缘灰斑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ycosphaerella fijiiensisM.musicola的RAPD标记技术鉴定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结果表明,分离自海南儋州、乐东、文昌、东方、澄迈、临高、琼海、昌江、琼山、三亚香蕉上的10个菌株均为M.fijiensis,引起香蕉黑叶条斑病。  相似文献   
96.
对荔枝霜疫霉病病果进行组织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病原菌为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30℃,适宜pH值4~6,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供试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山梨酸和甘露醇较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氮源中,酵母浸膏较有利于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97.
杧果畸形病(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是世界各个杧果产区的重要病害。对发生在中国的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 ℃,最适pH为1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 ℃,最适pH值为5。病原菌能够利用试验的各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果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连续光照处理菌丝生长速率高于交替光照或持续黑暗处理。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 ℃,20 min或者60 ℃,5 min。  相似文献   
98.
根据几种丝状真菌Slt2类MAPK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中扩增出MAPK同源基因的部分片段,再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延伸该片段的上、下游邻接序列,获得MAPK编码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CMP1(GenBank Accession No.GU321364)。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417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47.5 ku,等电点为5.57。CMP1含有一个参与双重磷酸化作用的MAPK蛋白激活域(TEY),其氨基酸序列与丝状真菌的MAPK,AAslt2和MAP-kinase等高度同源。系统聚类结果显示,该基因与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细交链格孢菌(A.alternata)和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的Slt2类MAPK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CMP1基因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9.
4种诱导剂对香蕉抗褐缘灰斑病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氨基寡糖素、异噻菌胺和禾之壮有机水溶肥对香蕉抗褐缘灰斑病的诱抗作用,为利用诱导剂防控香蕉褐缘灰斑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叶喷、叶喷+根施、根施3种施药方式,研究了4种植物诱导剂对香蕉褐缘灰斑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4种供试诱导剂对香蕉褐缘灰斑病均有较好的诱抗效果。3种施药方式中以叶喷+根施处理效果最佳,5%氨基寡糖素AS、20%异噻菌胺SC、77%异噻菌胺WG及禾之壮有机水溶肥第3次药后7 d的诱抗效果分别为70.02%、72.62%、63.61%和67.67%;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3.18%、56.68%、42.16%和53.34%。其次在叶喷、根施处理条件下,20%异噻菌胺SC与禾之壮有机水溶肥第3次药后7 d的诱抗效果也均超过63%,其中禾之壮有机水溶肥根施处理第3次药后4次调查的平均防效为52.33%。禾之壮有机水溶肥根施处理抗病效果下降最慢,随后依次是叶喷+根施处理条件下的禾之壮有机水溶肥、20%异噻菌胺SC和5%氨基寡糖素AS,持效期28 d以上;77%异噻菌胺WG根施处理诱抗效果下降最快,持效期最短,7~14 d,其余各处理持效期为14~21 d。【结论】5%氨基寡糖素AS、20%异噻菌胺SC及禾之壮有机水溶肥的叶喷+根施、禾之壮有机水溶肥根施对香蕉褐缘灰斑病具有良好的诱导抗病效果,持效期28 d以上。  相似文献   
100.
香蕉病害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香蕉生产上发生的74种香蕉病害的名称、病原(因)、寄主、危害部位、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危害性,其中侵染性病害60种,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等病原物135种;生理性病害14种,病因33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